建议将襄阳古驿镇建设成中部地区原种繁殖基地和加工中心
位于古驿镇的襄阳市原种繁殖场,原是襄阳市农业委员会管理的副县级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14年5月正式移交给襄州区管理。该场始建于1950年,是集农作物科研、试验、示范、繁殖、推广于一体的种子专业繁育场,先后被认定为省种业集团成员单位、省级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并与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全国种业50强“滑丰种业”等单位结成战略联盟,进行品种开发、技术攻关、联繁联销,主要品种有郑麦9023、豫麦51、瑞星1号、鄂麦18、鄂麦14、豫教2号等,年向社会提供各类农作物(原)良种500万公斤。产品畅销湖北省各县市,辐射河南、四川、湖南、江苏等省(市)。
襄阳襄州区古驿镇地处鄂豫交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近年来,该镇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环境整治、集镇建设,丰富城镇内涵,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现代种业已成为典型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的消费属性愈加显著。襄阳市原种场仅有种子生产基地6000余亩,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借鉴襄州区双沟镇、伙牌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建议将襄阳市原种场和古驿镇实行镇场合一管理体制,同时将襄州区农业局管理的位于古驿镇的张罗岗原种场也一并交给古驿镇管理;襄阳市原种场和古驿镇可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保留副县级级别,高配副县级领导任镇委书记、场长,依法赋予古驿镇部分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财政、规划、土地、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行镇场合一管理后,可以统筹规划全镇种子发展基地,并辐射周边乡镇,进一步扩大种子生产基地面积,全力做大做强种子加工产业,从而建设成中部地区原种繁殖基地和加工中心。
(襄阳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襄阳市襄州支社委员崔瑞波供稿)
上一篇: 尽快建立省级移车信息服务平台的建......
下一篇: 建议建立长江航运环境与健康大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