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精准治水见成效大江大河水质持续向好
湖北省襄阳市不断巩固治污成果,做好水清岸绿文章,沮河、漳河、南河水质提升至Ⅰ类,汉江干流、北河稳定在Ⅱ类,小清河、蛮河、唐白河、滚河达到Ⅲ类。2022年,襄阳市28个省控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6.4%(优于省定92.9%的目标),15个国控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100%。
突出从严管水,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加强河湖长制能力建设,在全省率先“升格配置”市河湖长制办,建强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治河新模式,市公安局与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对汉江非法采砂、冢子湾水库违建“坝中坝”等重大问题进行挂牌联合督办。印发《关于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开展为期1个月的全市“清四乱”专项检查行动,实地核查7次,建立问题清单13个,立办河库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3件。坚持河湖长述职制度,全市下级河湖长向上级河湖长述职实现全覆盖。强化“一网统管”大数据系统在河湖长履职方面的常态化应用,通过“云巡河”提高发现问题及时性、整治问题精准度。积极探索襄阳幸福河湖工作路径,深化小微水体治理管护,该市3个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典型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并推广交流。
突出科学治水,推进统筹治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对滚河、蛮河、小清河等重点流域实施精准管控。推动工业园区环境问题治理,枣阳化工园、宜城雷大化工园污水处理厂均稳定达标运行,出水达到一级A水平。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执法,严厉打击废水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全市9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排污口溯源整治,全市990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867个。综合治理源头污染。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优化施肥结构,推广农作物病虫生态防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综合治理水上垃圾。综合治理水产养殖,推广工厂循环水养殖、水产生态圈养等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防止水体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巩固大李沟、南渠、月亮湾公园内湖等4处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突出系统护水,实施汉江生态大修复。推进汉江流域岸线生态修复。开展汉江水系绿化造林,推进市区汉江白家饮用水源地162亩土地复绿工程(一期),种植草坪5万平方米,栽种树木3800株。持续推进绿化覆盖,全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8158.98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370.4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61%、绿化覆盖率达到42.18%。推进襄水健康河湖示范试点建设,顺利通过全省健康河湖示范建设项目验收。推进“无废襄阳”建设,谋划项目91个,计划投资153亿元,建立创建无废城市细胞等7项制度,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等13项工作进展顺利。出台《襄阳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公众积极高效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构建全民化社会共治机制。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