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亩:襄州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翻一番
今年来,襄州区以农村城镇化、农业机械化、农民市民化为契机,通过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截止12月底,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8.1万多亩,规模流转面积(30亩以上)达18.3万亩。该区土地流转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实行以下几种新型土地经营模式。
一是龙头企业流转模式。即引进龙头企业以租赁等方式整体流入土地,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建设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生产。如乾兴农业公司与双沟镇陶王岗村、赵寨村712农户签订了1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建立标准化出口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日产出口蔬菜50吨,年产值8500万元,创汇1200万美元;襄阳仁杰粮油集团公司整村流转石桥、黄集4个移民点土地4654亩,主要从事优质小麦、花生、高产油菜规模化种植。目前,全区参与土地流转的龙头企业达到24家。
二是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即由一个“能人”牵头组织同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农业生产开展全程服务。如古驿镇孙寨村三组组长司应忠带动103户农民发起组建驿寨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种植品种10多个,年产蔬菜4万多吨。截止12月底,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36家,其中参与土地经营流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180家。
三是专业大户承包模式。即由农业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通过各种渠道承包农户土地,开展集中连片生产经营。如黄龙镇种粮大户李功成承包土地面积5000多亩,年产粮食3000吨,多次被授予“种粮大户”、“种植大户”的称号。目前,全区1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有70户,流转到专业生产大户手中的土地面积达3.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9%。
四是委托代耕代种模式。对因外出打工、缺乏劳力而无法耕种、可能撂荒的土地,由农户委托村集体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承包的土地进行耕种,农户只需支付一定费用,所产粮食归农户,真正实现了“两头增收”。如该区国家级示范社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托管和半托管方式,为农户代耕代种的土地面积已达7万亩。
五是土地股份经营模式。去年该区成立了头部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张家集镇幸福美满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过一年发展,现在入股农户350人,面积3500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让农民成为股东通过保底分红等收益分配机制的保障,增加了农民收益。目前,各镇基本都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
六是家庭农场模式。今年以来,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该区大力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催生了韩付贵等28位家现代意识较强的农民创办家庭农场。(王静晋开学)
办公地址:襄阳高新区紫贞公园路1号(襄阳市市民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