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黄堡镇大坪村药材基地助力精准扶贫
4月9日,保康县黄堡镇大坪村白及种苗繁育驯化基地,150个繁育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大棚内,村民们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田间管理。记者问到种植效益,一位农民笑着说:“白及是一种药材,我们种的白及按株卖,你说划算不划算!”
襄阳欣保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说,秘密全在大棚里。大棚里白及种苗色泽鲜绿,根系健硕,块茎饱满。“还有大概15天,这些白及就能在大田里种植了。像这样的白及,每株在市场上能够卖1.5元到2元。”周晓补充道。
2017年5月,襄阳欣保丰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保康县黄堡镇大坪村200余亩土地,经过土地平整和整体规划后,着手建设150个保温育苗大棚,进行白及种苗繁育驯化。
据了解,该公司在云南玉溪市设立了种苗培育研发中心,在组培室里研发培育种苗,再把种苗运到保康县黄堡镇大坪村栽种。
白及种苗繁育驯化基地负责人马云楠介绍,驯化基地所用的基质都是从丹麦进口的。这种土是泥炭土,生根很快,而传统的土质一两个月是扎不住根的。基质良好、稳定性强,成活率就高,目前该基地种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5%以上。
记者进入大棚时发现,每一个大棚基本上有三层膜,蕞外边一层是遮阳网。据了解,这些膜冬季用来保暖,夏季用来隔热、控制湿度。大棚内的温度维持在28摄氏度至32摄氏度之间。
马云楠说,过去该县农民自己种植白及,每亩种苗投资4.5万元左右。农户的田地集中利用后,通过组培驯化育苗技术,农民每亩投资在2万元左右。此外,种植周期还缩短了1年半以上。
2017年冬天,保康县遭受了特大冰冻雨雪灾害,大坪村的白及种苗繁育驯化基地仅有个别大棚受到影响。
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大雪时,基地里基本上每天都有人轮流值班,雪势较大时,大坪村的村民们还自发前来帮忙清理大棚上的积雪。“要是没有大坪村村民的帮助和县里的大力扶持,我们还不一定能撑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基地做好,让百姓从中受益。”周晓坚定地说。
基地自投产启动以来,除技术管理人员外,全部聘用当地村民。因为大坪村贫困户较多,该公司便与大坪村党支部书记邓世海约定,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基地工作。截至目前,该公司为村里60户贫困户和30余户流转土地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据了解,基地现已培育驯化苗3000万株,可供给4000余亩大田种植。明年该公司计划在保康建加工厂,提高白及的附加值。
办公地址:襄阳高新区紫贞公园路1号(襄阳市市民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