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直通襄阳】襄阳:十三条产业链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admin7个月前 (09-29)襄阳产业信息24

  强链补链延链 推动产业链成龙配套

  今年4月,省政府出台《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了全省重点建设16条制造业产业链。为落实省级战略,未来三年,襄阳市将重点发展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为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强力支撑。

  7月上旬,襄阳市出台《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中明确,全市将重点建设汽车、纺织服装、现代化工、电子信息、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13条产业链。其中,汽车产业链作为襄阳市的龙头支柱,将发挥积极带动作用。在襄阳惠强科技公司,新建的厂房刚刚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试生产

  襄阳惠强科技有限公司品管中心厂长 陈虎:“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层,我们首创的三层共挤隔膜技术。相比传统的电池隔膜,储能更高 ,安全性能更好,价格也更有优势。”

  惠强科技是一家河南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品质隔膜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此次布局襄阳,正是看中了当地的汽车市场,而公司自身强大的科技实力,也延伸了襄阳的汽车产业链条。

  襄阳惠强科技有限公司品管中心厂长 陈虎:“我们的产品从去年开始就返销到了美国,目前技术也处于行业领先。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能能够达到3亿平米。”

  随着襄阳汽车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优质配套企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湖北玛尔帕斯动力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轮班生产,赶制一批价值500万元的欧洲矿山工程机械发动机零部件。

  湖北玛尔帕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雄兵:“我们目前工厂生产的这个设备,95%以上都是自动化的设备。我们下一批还会进行更多的无人化生产模式的改造。

  缸体缸盖是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玛尔帕斯根据客户需求,已定向研发近百种缸体缸盖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中东等地区。他们还引进柔性加工生产线,实现了原地扩大产能。襄阳市对汽车产业链的不断集聚,让玛尔帕斯也坚定了融入襄阳汽车产业集群的信心。

  湖北玛尔帕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雄兵:“我们现在许多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其中70%以上都是可以替代进口的,我们这个产业还是有非常大的市场竞争力。”

  《行动方案》中明确,到2023年,襄阳将培育1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4个。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30家左右,产业链近地配套率达到40%左右。13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5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

  千企千亿技改 加速产业链智能蝶变

  在13条产业链中,轨道交通产业链为襄阳市独有。为落实省级战略,突出襄阳特色,襄阳市制定了支持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以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

  近几年,金鹰重工聚焦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成功制造出GMC-96X打磨车、JW-4G接触网作业车等一系列改进型高原设备。

  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斌:“能适应高原低气压、高寒、强紫外线、强风沙的恶劣环境,为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拉林线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运营保驾护航。”

  金鹰重工始终专注于研发和技改,公司拥有各项专利199项,取得各类资质许可108项,是行业内取得许可证蕞多的企业。今年以来,公司累计获得襄阳市经信局等部门发放的技改奖励资金190余万元。

  8月18日,金鹰重工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襄阳第13家上市公司。

  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斌:“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重、制造和工程服务并重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并重,奋力打造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

  襄阳国铁机电有限公司,通过对自身集成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改造,逐步由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转型升级为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安维系统服务商。今年7月,郑州的特大暴雨导致当地轨道交通线路不同程度受损,国铁机电积极对接,加快对这台公铁两用网轨综合检测车的调试工作,并头部时间发往郑州。

  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华:“我们跟两家央企在合作,进一步扩大(检修)市场份额,力争在两年时间内,把检测市场我们能占到30%以上。”

  2020年,襄阳市有182个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竣工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高出全省4.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5%,拉动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0.3%。襄阳市计划每年推进1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到2023年,重点实施1000万元以上同频共振式协同技改项目500个。

  创新体系建设 筑牢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基石

  创新是发展的头部动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实体产业的交叉融合。襄阳市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要素支撑”的创新链,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不久前,汉江弘源襄阳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携手,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让中国的陶瓷渣浆泵具备世界水平。

  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办主管 黄涛:“抗冲击性能是我们现有材料的4倍,并且耐酸碱、耐腐蚀性能优越,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陶瓷泵的使用寿命,让我们的陶瓷泵更高端。”

  基于产品的强大性能,汉江弘源的经营模式已从产品销售转化为提供服务。

  “十三五”以来,共有40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襄阳落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60亿元。在创新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9.9%。

  襄阳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教师 张 敏:“襄阳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当其时。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科技创新的资源整合,优化科技创新力量布局,实现科技投入产出效益提升。”

  实施创新体系建设基于襄阳实力,更关乎襄阳未来。围绕“核心在人、基础在平台、关键在转化、动力在改革”的创新发展要求,襄阳市携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打基础、保长远,大批新型创新主体正加速汇聚襄阳。在襄阳航空研究院,光热环保科技公司新型数据中心散热系统正在进行市场化转型的蕞后冲刺。

  襄阳光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王磊鑫:“精密空调的数据中心,它的PUE值(数据中心能源效率值)是1.3、1.4,我们这个系统实测可以做到1.15以下。”

  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全国唯一的校地合作平台,襄阳航空研究院将成为北航华中地区规模蕞大、实力顶尖、技术领先的航空航天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成果转化基地。

  襄阳航空研究院博士 任柯先:“我们希望在这种人力 物力聚集的环境里,真正发挥企业、发挥学校的创新优势,把产品质量,包括在应用场景上丰富化、深度化。”

  襄阳市计划每年推进1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首次自建或合办研发机构。到2023年,全市参与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培育省级协同创新平台5家以上;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

  襄阳市经信局总经济师 杨志国:“到‘十四五’末,形成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1+3+5’产业体系,1个3000亿级汽车产业,3个1000亿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 食品加工产业,5个5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现代化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强力支撑。”

  作者:湖北广电襄阳融媒体记者站 张雪晶 廖云翔 襄阳台 张晋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东风轻型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在襄阳高新区开工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东风轻型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在襄阳高新区开工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4月30日,东风轻型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开工活动在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   这是自今年2月15日东风公司与襄阳市签订《襄阳市人民政府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促进襄阳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2022-2026年)》以来,政企双方进一步深化政企合作,携手应对汽车产业科技变革、转型升级、致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将按照国内领先的...

全国人大代表、襄阳市市长王太晖——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襄阳市市长王太晖——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与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   襄阳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的重要一极,2022年汽车产业产值达2412亿元,整车产量33.16万辆。我们将把加快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重中之重...

嘉善经开智能制造产业园

嘉善经开智能制造产业园

  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嘉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占地约120亩,总建面约11万方。项目将打造成以智能制造为重点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无人机等为招引方向,引进附加值高、成长型的科技企业入驻,打造聚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产品展示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产业集聚地 联东U谷(嘉善)智能制造产业园东...

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应用推动襄阳工业智能化转型

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应用推动襄阳工业智能化转型

  【襄阳政府网消息】11月9日,襄阳市智能制造产销对接暨培训会召开。副市长李德璋参加会议并讲话。   此次会议旨在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开展产销对接和培训,深化我市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工业企业、重点项目之间的沟通协作,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德璋表示,襄阳将围绕智能制造“鼎新”和“革故”两条主线,重点抓好顶层设计、项目建设、重点行业推广、服...

大厂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

大厂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

  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大厂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位于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福喜路,总占地面积112亩,建筑面积8.5万㎡,已建成交付2.1万㎡。 大厂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定位于面向中小企业的花园式高端制造园区,采用模块化的建筑设计,提供多种类型及可分可和形式,适合不同企业的需求。营造一个高品质的生产环境,创造一种理想...

技改赋能生产焕新我市民营企业抢占发展“智”高点

技改赋能生产焕新我市民营企业抢占发展“智”高点

  从产品到工艺,从生产到管理,襄阳广大民营企业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探索智能化改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民营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1月至7月,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76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2.4%,为全市工业经济决战“全年红”提供了有效支撑。   位于我市的湖北新火炬科技有...

提升综合能力!襄阳市企业家赴重庆“智能制造”访学班开班

提升综合能力!襄阳市企业家赴重庆“智能制造”访学班开班

  【全媒体记者:何雯 通讯员:王翎】10月12日,由襄阳市经济与信息化局指导、襄阳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湖北智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年襄阳市智能制造综合能力提升重庆访学班”在西南大学国际教育中心隆重开班。   开班仪式上,襄阳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宣传推广部部长王翎致辞,她首先对本次访学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对本次访学的纪律提出要求。为拓...

教授专家云集襄阳吹响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升级号角

教授专家云集襄阳吹响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升级号角

  8月9日,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技师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在襄阳参加欧安企校联合智能装备项目对接洽谈会,与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入论证相关智能制造项目研发及可行性,并签订了合作协议,拉开了推动襄阳智能装备产业升级的大幕。   2020年,“欧安云”互联平台被省经信厅推荐为2019湖北省基于互联网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