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文体中心:“扫楼扫街”访企解难题
从顶层26楼一层一层走下来,挨家挨户拜访市场主体……5月27日下午,高新区文体中心3名工作人员在万达写字楼累计拜访了近100家市场主体,现场帮助3个市场主体填报了文化企业进规入库材料……
“今年以来,就是靠着这种‘扫楼扫街’式摸底调查,我们逐步掌握了文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帮助企业享受国家政策的同时,使进规入库工作摆脱了落后局面,为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载体。”高新区文体中心主任邹丹介绍,一季度,高新区认定规上文化企业72家,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文化产业营收的31.8%,规上企业数量和营收排名全市头部;二季度以来,进规入库工作进度也处于领先位置。
“文化产业是孕育新业态、新模式的沃土。我们走访主场主体,就如开‘盲盒’一样,随时随地都可能收获‘惊喜’。”谈及“扫楼扫街”的感受,高新区文体中心干部陈阳说。但文化企业准入门槛较低,涉及9个细分行业,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占比大,对政策知晓率相对不高,更需要“店小二”提供贴心、精准的服务。
今年4月的一天,陈阳等3人在高新区创业中心摸底调查,到中午下班正准备离去时,见电梯口对面两间办公室门口虽没有悬挂招牌,但内部陈设似乎与“文化”有关,便决定去拜访一下。
“企业的名称是8KRAW公司,在纪录片拍摄领域与人民日报、央视等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年产值远远不止500万元。”获悉3人来意,企业创始人、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王源宗说:“你们对业务相当熟悉,介绍了许多连我这个文化战线的老兵都不太了解的优惠政策,我们愿意‘进规’。有如此高水平的干部提供服务,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截至目前,高新区文体中心已经拜访3514家市场主体,筛选出1038家符合条件的文化类企业,并列出了达规企业和准规上企业名单。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梁志华说:“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我们将围绕推动摸排信息共享、强化跟踪服务等重点来完善‘扫楼扫街’的工作机制,用‘店小二’的辛苦指数提升市场主体的信心指数。”
襄阳启蒙星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创办的企业,主要从事儿童剧演出业务,今年5月初,与吾悦广场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这多亏了文体中心。4月份上门摸排时,我反映市场开拓不太顺利,工作人员当即联系吾悦广场。此外,参与政府惠民演出的要求也讲清楚了,公司有信心中标,正在根据要求创作节目。”“襄阳启蒙星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服务真的到位、贴心,让我对企业的未来有了更大的希望。”
“路跑得多,办法自然就多。吾悦广场的演出需求就是在摸排时发现的。”高新区文体中心纪检委员王善斌说,“对需要其他部门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非文化类企业反映的问题,我们也会及时反馈,并做好跟进服务。”
因掌握的信息全面、准确,园办以及经贸、市场监管部门来文体中心查阅信息、研究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
据介绍,聚焦用好“扫楼扫街”成果,实现信息共享,高效精准服务企业这一目标,文体中心正在着手健全信息共享的办法,以更快的速度把企业的信息、诉求等反馈到相关部门,加快解决问题的进度。
今年4月,文体中心到中印南方公司摸底,获悉该公司计划筹建印刷博物馆后,当即表示将给予全力支持。
“脚板底下出创意,这也是谋划文化项目,延伸产业链的关键。”中印南方负责人介绍,公司印刷了全国六成的新华字典,陪伴了国人的学生岁月。这个优势该怎么用,企业与文体中心进行了反复沟通。
请编制高新区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的专家出谋划策;介绍江山重工等企业办博物馆、文化展厅的经验;寻找30多年前学校常用的油印试卷和人工油印设备……在文体中心的帮助下,博物馆的建设方案渐渐明晰,进度也在加快。
行百里路,访万家事,解众人难。通过“扫楼扫街”,“店小二”锤炼了作风,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邹丹说,文体中心还将拓展“扫楼扫街”的广度、深度,聚焦米芾故里文化小镇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广泛收集市场主体、群众的意见建议,为融合发展添动力,为五区建设添魅力。
今年618线上线下促销方式越来越亲民了
2021年度荆楚问政网群工作系列评选结果出炉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