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庙滩镇小河村:“三聚焦”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庙滩镇小河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目前,村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达到1300余亩,茭白、中药材、香椿、苗木花等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兴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聚焦“党建+产业” 乡村发展更强劲
做强特色产业。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行动。立足“专精特新”,推广营养价值丰富的拳头产品。通过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将土地发包给经营者的方式。全力打造茭白基地,种植300余亩,每亩经济效益可达7000余元,配套冻库150平米,包装车间800平米。
壮大龙头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发展药材基地近200亩,种植红栀子、芍药、吴茱萸、金丝菊等四个品种,完善配套设施烘干房建设,在单一药材原材料出售的基础上,对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发挥山地优势。利用矿山治理恢复的机遇,因地制宜在原矿山开发区种植香椿650亩。建设苗木花卉基地200余亩,主要种植楠树、桃树、金银花等。同时对万亩油茶基地进行恢复治理。
聚焦“党建+生态” 乡村环境更美好
强化特色风貌引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充分挖掘本村的河道特色开展河道综合治理,三年来累计对河道两岸89户厕所进行改造,新建5处拦水坝,新建河道护栏2000米,修复河道垮方的驳岸20处,两岸种植桂花、垂柳并安装路灯进行亮化,环境好了,村庄美了,群众富了。
推进乡村“两基”建设。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进度,硬化道路24公里,实现了村内主要道路的全面硬化,全面刷黑小河桥头至郭峪交界8公里路段,对黄畈河道两旁进行树木补栽,打造“鲟游小镇”旅游路上的靓丽风景。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开展重要道路及周边环境提档升级“百日会战”专项行动,按照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绿化思路,在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栽花植树,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打造“小景点”“小花园”。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模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有序收集、集中清运、无害化处理,“百日会战”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拆除乱搭乱建22处、整治乱堆乱放47处。
聚焦“党建+组织” 乡村治理更高效
坚持自治强基。以百户为基本单元,随湾就片划分若干个作战小组,明确1名“百户长”,就近、就熟联户包保1个基本单元,保证全员覆盖。通过主动走访、服务群众,推动治理实现常态长效。工作开展以来及时回应并解决老人理发难等问题30余件。为村民提供一间70平米左右的房屋作为公益理发室,对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全年免费享受理发服务,受到广泛好评。
坚持法治保障。建立村级权力流程图,公开办事规则与程序,并设立村(居)务公开栏,接受群众全面监督,实现村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打造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辅警、法律顾问、调解专员三方力量,共同开展服务群众、宣传法律、化解纠纷、整改隐患、收集信息、管控重点人员等工作。
坚持德治教化。以文化宣传、文体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载体,先后开展“三八文艺汇演”“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五好家庭,劳动模范评选”等活动,45户被评选为“十星级文明户”23人被评选为劳动模范代表。挖掘本地文化,新建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电子屏,丰富群众的娱乐活动,让群众在休闲中感受德润之风。
(来源:谷城县庙滩镇小河村 通讯员:曾午阳、陈敬师、保安定 编辑:邹若君 审核:范雯婧)
版权所有:******襄阳市委组织部2015—2023
地址:襄阳市荆州街73号 邮编:441021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