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强基固本筑堡垒抓好党建促发展
思想有高度,行动才有方向;行动有力度,成果才会丰硕。近年来,襄阳市坚持以基层党建“五强创示范”全覆盖为抓手,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显著提升,政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
为了全面检验各地开展“五强”(强责任、强班子、强功能、强实力、强规范)示范党组织的创建工作成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对标、推进工作,8月16日至17日,襄阳市4个考评组利用两天时间,深入11个县(市)区、开发区推荐的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地观摩了70个各类别基层党组织,对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集中拉练观摩。
参加观摩的同志普遍反映,这次观摩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类别基层党组织亮点纷呈、富于创新,看后收获大、信心足,充分体现了市委大抓基层强基础的信心决心和责任担当。观摩活动结束后,参加观摩的同志对各地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打分。
观摩活动中,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讨论,信心倍增,收获满满。枣阳市熊集镇通过实施“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促落实”党建示范带动工程,推动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赢。宜城市王集镇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南漳县东巩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亮出了全域旅游、有机香菇和东巩官米三张特色名片。保康县店垭镇认真做好“党建+”文章,以脱贫攻坚、文化小康、环境治理的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做到了组织强、产业旺、生态美。谷城县盛康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办“红色文化展厅”。老河口市张集镇村村组建集体经济公司,实现了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襄州区双沟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吸纳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引领集体经济发展。襄城区古城街道办事处按照“一居一品”工作要求,打造出“1+7”调解庭、“红色驿站”等一批特色党建工作品牌。樊城区米公街道办事处探索楼宇商圈党建工作新模式,高标准打造南国城市商圈党建工作站,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激发了城市基层党建的新活力。高新区刘集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发展、党建与企业发展同向发力。东津新区东津镇选好领头雁,主动邀请在外成功人士回乡,为新区村级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如今,在襄阳大地上以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良好环境已蔚然成风。
“观摩中,不时地感受到一股股强大的力量鼓舞着我们。特别是一些村(社区)党组织的新理念、新实践、新变化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触动,为开展工作树起了标杆、作出了榜样、起到了示范。”大家发自肺腑地感慨着。
这次党建观摩活动,充分展示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成绩和鲜明特色,不管是农村、城市社区,还是机关、企业,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涌现了不少新探索、新形式、新成果、新经验。参加观摩的同志看后纷纷点赞。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是“五强创示范”中“强实力”的重要举措,这已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共识。走进老河口市张集镇闫家村,让人真切感受到脱贫致富的新希望。2015年,闫家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2万元,属典型的经济薄弱村。村党支部开展清产核资,规范承包行为,利用村集体闲置厂房,引进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创办恒盛箱包厂,年创利税150万元以上,增加集体收入5万多元,带动200多名留守妇女就近就业。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万元。张集镇油坊湾村立足本村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用活招商引资政策,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枣阳市熊集镇赵庙村打造“稻虾共作”千亩示范片,户平增收5万元以上。高新区黄坡社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社区总资产达到2.5亿元。
党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此次集中观摩,标志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党的十九大的新部署,而“强规范”既是“五强创示范”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组织力提升的基础支撑。其中,制度执行情况是检验一个村级组织运行的试金石,也是基层组织发展的奠基石。
“在卢岗村,咱们是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群众跟着干。”该镇细化了联系服务群众驻村工作制度,每周二、周五两天集中办公。今年以来,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120多件次,宣传政策信息9批次,走访重点农户800多次。村党员梁培杰承包村集体荒山150亩发展优质桃种植,辐射带动8户贫困户种植优质桃90亩,户平年增收3万元以上。枣阳市熊集镇卢岗村党支部书记贺玉国汇报后得到观摩者一致认可。
让制度为落实保驾护航,部分基层党组织深谙其中的道理,结合乡情、村情实际和工作要求,以制度为保障,多措并举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东津镇王河小学党支部近年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狠抓党组织建设和教育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四亮四比四争当”活动,打造党支部领导强、党员作用显、校园风气正、工作环境美、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谷城盛土康镇小沟村党员自愿服务贫困户,主动参与易地搬迁安置点的管理,设立了易迁点说事室,建立规章制度,为安置点的贫困户提供服务。卫生保洁、矛盾纠纷、日常事务等有人处理,安置点的社会治理办法在全县领先,贫困户鲁志伟牵头管理小沟村头部期易迁点72户90人,没有一件矛盾纠纷出易迁点,始终保持管理有序、环境整洁。襄州区二中通过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实现了党建引领和质量提升双推进,达到了“抓党建凝心聚力,促教学屡创佳绩”的良好效果。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下一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五强创示范”全覆盖观摩带来的经验启示,切实扛稳抓牢抓基层打基础的政治责任,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通过深入推进“五强创示范”全覆盖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通讯员张再东边强卫星宇)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