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东津新区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探析
四襄阳市东津新区的发展前景一东津新区发展目标东津新区未来的发展肩负着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技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医疗中心的使命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重点不久的将来具有现代城市功能承担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东津新区将会成为整个襄阳乃至整个湖北发展的新动力
襄阳市东津新区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探析
周月胡敏 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建设城市新区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加快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 选择。作为湖北省率先上升为省级战略的城市新区---东津新区,襄阳市开创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迫切 需要落实国家、省级景区发展规划,本文对东津新区发展的现状、发展中的阻力和发展建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东津新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i.5392/2019.19.035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东津新区 发展的障碍以及东津新区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列出促进东津新区 发展的经验,蕞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要从多个制度层面健 全发展,更加细致有效的做好东津新区发展工作。
具有孟浩然故里、大头菜原产地、构树产业之乡、小龙虾繁 养中心和富硒产业基地的之称的东津,向西和襄阳主城区仅有一 江相隔,鱼梁洲旅游开发区居其北,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居其 南,汉江、滚河、淳河、唐白河相汇于此。
东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位于 207国道、316国道夹角之中,距离襄阳刘集飞机场只有10公里, 218省道、汉丹、武安铁路穿境而过,仅高速公路出口在东津新 区境内就有2个,正在兴建的襄阳市内环线将使东津新区的交通 更加便利,使东津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通江达海的汉江 水道,让整个东津新区周边环境更加优美。
二、襄阳市东津新区发展中的障碍及产生原因 (一)社会功能缺失
东津新区不是一级政府机构,基本没有社会功能,开发区的 很多社会功能都比较弱,襄阳市几乎每一年都要为东津新区承担 大量的社会功能开支,负担比较重。而东津新区的未来将是一 个特大的城市片区,它的人口规划就达167万人。因而东津新区 必须就要求有相对安全、独立、完善、科学等多方面的功能。此 外,如果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诸如后勤功能、生活功能等配套 的社会功能如果跟不上,产业的外部成本随之也会变得相当高。
目前,东津新区仅仅是一个管理区,襄阳市政府对其进行直接 领导,经济功能只有招商引资、提高GDP、增加税收,而不具备相 应的社会功能,东津新区公共服务该由襄阳市政府承担还是该东津 新区政府承担?这里存在市政府与区政府权责匹配的问题。
(二)体制壁垒 东津新区本是一个村镇,存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村民就 业问题,与东津新区500强企业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鲜明的差 异,这就需要离东津新区较近的襄城区和襄州区协力带动,从而
实现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可是,因为东津新区自身体制问 题,如何形成互动来带动周边发展,产业怎样融合,老城与新城 之间的衔接地带相关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等等,诸 如此类,都是在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综合服务功能首先是交通功能的完善,东津新区的开发建设 筹备了很久,但和主城区的通道联系非常滞后,限制了建设东津 新区目标的实现。如今,在东津新区买房的大多数都是就近工作 的人们,很少有人在市中心工作却到东津新区买房,究其根源, 无非就是交通时间成本太大了。此外,像大型商场、医院、学 校、超市、公园等相关配套硬设施,仍然非常缺乏。 (四)综合实力不强 东津新区建设刚刚起步,建设投入巨大,虽然目前发展较 快,但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工业基础还较为薄弱,项目落地和产 业聚集能力也相对欠缺,新区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创新驱动不够 目前东津新区聚集的高科技企业还不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还十分有限,科技机构、科研人员、科技经费投入的数量 还较少,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技术市场交易额等还有待进 一步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企业自主创新地 位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三、做好襄阳市东津新区建设发展工作的建议 (一)调整管理体制,确保高效运转
东津新区的发展要想做好,首先要解决好管理体制的问题。 需要参考其他新区发展的管理经验,结合东津新区发展的实际情 况,努力探索落实以下管理体制。一是,落实好“区区合一”的 管理体制。在建立新区政府同时设立东津新区管委会,两个机构 实行统一的管理体制,负责经济事务管理的若干经济管理机构设 于开发区管委会之下,由新区政府主要负责其他事务。二是,开 展“区区职责分担”的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事务由所在行政区负 责,区内经济管理事务由新区承担。三是开展“派出机构”管理 体制。东津新区这样开发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所辖乡镇和村(居 委会)较少的开发区正适用这样的管理体制。
(二)提高财政独立性,增强发展自主性 东津新区要想发展,必须要加强财政独立性和发展自主性。 只有掌握好财政主动权,东津新区才能在各项建设中顺利进行。 在东津新区这样有条件的新区设立行使财政职能的一级财政部 门,所在地财政部门对其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三)强化规划引导,铸就错位发展 只有以良好的规划来引导,才能铸就东津新区更好的发展。 其一关于项目选择,要摒弃无关于主导产业的项目,以争取到有 助于完善主导产业链的项目。其二关于规划拟定,要想科学定 位新区功能,进行较集中的开发建设,产业集群布局得到统筹规 划,就不能脱离特色产业、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资源优势等主 题。其三关于项目落地,需要形成新优势集聚,本着“专业、集 群”的原则。其四关于政策引导方面,必须进行“倾斜”,要素 资源要实现合理分配,把有限的精力、资金、土地等要投入到相 关主导产业项目中去。 (四)革新融资模式,推动发展后劲 首先,要推动专业招商模式来进行开发建设。把东津新区内 可供开发的土地单独划出,然后全部转交给第三方代理,由第三 方进行专业招商。其次,新区建设围绕投资公司来运作。结合现 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在东津新区境内大力推动投资公司的 设立,将投资公司融入到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收储中来,开发建 设实现市场化方式。蕞后,开发建设以股份合作模式进行。鼓励 东津新区和第三方成立合资股份公司,在东津新区中单独划定共 建园,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经营管理和投资开发等工作由股份 公司负责,结合双方股本比例来进行收益分成。 (五)培育吸引人才,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首先,要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增强社会地位、消除后顾之 忧等措施来鼓励开发政策的创新,大力引进人才来促进开发区 发展。其次,实现东津新区与所在地方行政部门之间的“大轮 岗”,加强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激发岗位活力,提升工作效率。 蕞后,要想实现东津新区资本经营、专业招商、市场运作等业务 水平的提升,必须加大培训力度。
四、襄阳市东津新区的发展前景 (一)东津新区发展目标
东津新区未来的发展肩负着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技 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医疗中心的使命, 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重点,不久 的将来具有现代城市功能、承担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 用的东津新区将会成为整个襄阳,乃至整个湖北发展的新动力。
(二)襄阳市东津新区发展规划和展望 2015年—2020年是东津新区发展的初步实施阶段、2021年— 2030年则是东津新区发展的全面协调阶段。“一带、双心、五 轴、四区”的空间结构骨架是对东津新区在城市整体空间基础上 形成的规划。着眼于用地发展选择和城市现状布局结构,沿着滨 江大道往东,适当往北、往东跨越式发展是接下来东津新区中心 镇区发展的重点。 空间结构骨架中“一带”主要是滨江观景带;“双心”则是
高铁交通中心、综合中心;“五轴”则为东津大道发展轴、襄阳 大道发展轴、中环东线发展轴、内环古镇功能区、东线发展轴、 内环南线发展轴。古镇功能区、文化创意园区、高铁门户发展 区、产业园区则是依据产业布局和服务半径划分的四个片区。东 津新区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区的征地拆迁已于2012年 上半年全面启动。东津新区起步区也于2016年初步形成格局并且 初具规模。
随着东津新区的发展,会对新区按片区集中布置各类用地, 各阶层的公共中心也将在片区内形成,发展模式也会转变成以点 带片。为了增加片区的吸引力,东津新区还将会建设科技创新中 心、交通物流中心、会展中心等公共服务性设施。
东津新区的支柱产业也将因为东津高铁站以及产业园区的建 设而有所不同,以电子信息、高端设备制造、文化创意等为主体 产业。
东津新区的扩容提质进程,也会因为已经建成的东津大桥和 正在动工的汉江大道、郑万高铁、滨河路、省道干线路网改造等 一批对外部环境进行改变的重点建设项目而直接加快。城市新城 战略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拓宽了思路也 提供了产业支撑。古城襄阳即将崛起一座新城,东津新区也将成 为城市发展的内核。
不久的将来,符合经济发展规、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东津新 区必将成为具有现代化城市功能、国际化水准、承担现代化区域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新中心。东津新区的发展离不开襄阳市 人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的规划引领。
参考文献: [1]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课题组.东津新城战略高地——襄阳 东津新区历史方位与发展方向研究[N].襄阳日报.2015-9-24 004 [2]张春平,任秋艳,邵青艳.沧州渤海新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及策略研究[J]. 经济论坛, 2012(4) [3]唐卫东,罗春红.浅议构建适合襄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体 系[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4]郑程程.襄阳市东津新区征迁安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 学,2015 [5]胡松.创新为魂建新城—襄阳市东津新区建设的探索实 践.政策[J],2014(4) [6]夏永辉.襄阳东津新区争创国家级新区[N].湖北日报.201512-6 [7]邹玉娟.低碳化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新优势[J].区域经 济,2017(6) [8]万庆.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2014(7)
作者简介: 1.周月,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2.胡敏(通讯作者),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