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项目集中签约3个逾百亿光谷产业项目投资迎来“开门红”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6日讯(记者陈卫东 通讯员张代玮 郭强)“脑机交互”“意念控制”这种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元宇宙”概念有望在光谷实现突破。新年伊始,光谷即吹响冲刺的号角,1月25日,光谷举行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实现产业项目投资的“开门红”。本次集中签约的产业项目共有1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签约项目包括小水智能脑机交互产业化项目、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项目、蔚能电池全周期通用技术研究院项目等,涉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类别,涵盖研发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股权投资、现代服务等领域,产业层次高、分布广,预期效益好,具有较强的引领性、创新性和成长性,将为光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将以集中签约为新的契机,继续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锚定目标、锁定进度、压实责任、落实举措,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为东湖高新区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做出新贡献!”武汉高科集团负责人表示。
我市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是本次签约项目的亮点。
小水智能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专注于打造以脑机交互、通讯、语音、视觉、AIoT及数据技术为核心的开放式AIPaaS智能交互云平台,于2021年开始布局脑机接口业务,此次签约落户光谷·国家大学科技园,计划在光谷实施“小水智能脑机交互产业化项目”,开展服务于行动障碍人群和神经性疾病领域的产品研发,“脑机交互”“意念控制”这种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元宇宙”概念有望在光谷实现突破。
公司有关负责人现场介绍,目前公司重要应用产品规划包括,情绪检测、睡眠仪、康复机器人、数字疗法等,2022年-2025年,武汉脑科学产业基地将投入3亿元进行前期研发及相关产品生产和应用场景布局。
由武汉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院、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的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也将签约入驻武汉高科先进制造示范园,开展量子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建设量子领域公共研发平台,围绕量子感知、量子芯片、量子计算、量子材料、量子通信五大方向推进技术攻关和产业落地。
另外,由武汉高科集团携手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牌楼舒村共同打造的数字经济产业谷项目,也亮相签约活动,将响应国家“共同富裕”号召,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创业高地。
“双碳”也成为本次项目签约的重要元素。其中,蔚能电池全周期通用技术研究院项目入驻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园,打造同时具备学术探索、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能力的综合型研究机构,开展动力电池全周期价值的研究实验,并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及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使电池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去年9月举行的2021中国“双碳”高峰论坛上,中部首个双碳产业示范园——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园正式亮相,三家龙头企业现场签约入驻。园区位于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内,总投资130亿元,将以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和服务产业为核心,构建三大产业群,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百亿元。
关山大道及大学科技园是光谷的一条核心产业轴,也是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的重要轴线,是光谷城市功能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东湖高新区对关山大道及大学园区域开展有机更新,将关山大道沿线打造成集创意产业、高尚居住、商业服务、研发办公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溯源地、世界一流的光谷智道、千亿级产业大道。
在当日的活动现场,武汉高科集团和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建设项目及关山校区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
根据协议,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23年9月搬迁至梧桐湖校区,并全面启动关山校区城市更新相关工作。其中,新校区总用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关山校区城市更新旨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通交通瓶颈,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医院、学校、消防站、市政道路、电力设施、邻里中心、商业服务设施及高端居住社区等,计划2022年启动城市更新相关前期工作,5年内建设完成。
汽发社区片旧城改建房屋征收项目为关山大道改造升级重点项目之一,位于关山大道以西、珞喻东路以南,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区域形象。随着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汽发社区片旧城改建的序幕正式拉开。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