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pdf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pdf
2018-03-01发布于河南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pdf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 移民安置行动计划(RAP ) 湖北省交通厅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 华 东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二 00 四年十二月 杭州 核 定:龚和平 审 查:仇庆松 校 核:徐春海 编 写:顾春荣 郑斌斌 徐春海 参加人员:王阳红 杜金烈 郭成林 邓卓海 刘耀兴 李 强 邢保雄 王晓莉 赵云涛 桑 涛 梁 丽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目 录 移民行动计划的目的和安置用语的定义 1 1 概述3 1.1 项目背景 3 1.2 工程概况 3 1.3 项目服务范围及建设的重要意义 4 1.4 计划进度 4 1.5 减少工程影响的措施 5 1.5.1 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 5 1.5.2 工程施工阶段 5 1.5.3 项目征地拆迁移民行动计划和实施阶段 6 1.6 项目设计及审查 6 1.7 移民安置规划的准备 6 1.7.1 项目影响调查 6 1.7.2 社会经济调查 7 1.7.3 移民安置规划工作 7 1.8 移民安置行动计划的准备 8 1.9 编制本报告(RAP)的主要依据及目标 8 1.9.1 主要依据 8 1.9.2 目标 8 2 项目影响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9 2.1 自然概况 9 2.1.1 地理位置 9 2.1.2 地形地貌 9 2.1.3 库区地质 9 2.1.4 水文气象 10 2.1.5 土壤与植被 10 i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2.2 项目影响区襄樊市及各区社会经济概况 11 2.3 项目影响区各镇(街道)、村社会经济基本概况 17 2.4 项目影响区农民经济生活概况 21 2.5 项目影响移民户家庭经济基本状况 22 2.5.1 样本的选择 22 2.5.2 调查成果及成果分析 23 3 项目影响29 3.1 征地拆迁范围的确定 30 3.1.1 水库淹没影响区 30 3.1.2 枢纽工程建设区 36 3.2 征地拆迁实物指标调查 37 3.3 项目影响主要实物指标 37 3.3.1 工程永久征地 37 3.3.2 施工临时用地 49 3.3.3 项目影响人口 51 3.3.4 拆迁房屋及附属设施 52 3.3.5 乡村生产和生活设施 57 3.3.6 零星果木 57 3.3.7 个体工商户 58 3.3.8 企事业单位 58 3.3.9 受影响的专业项目 59 3.3.10 受影响脆弱群体 65 3.4 项目影响分析 66 3.4.1 对项目影响区农业生产及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分析 66 3.4.2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66 4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69 4.1 政策依据 69 4.2 相关法律规定 69 4.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69 ii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72 4.2.3 《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主要有关规定 72 4.2.4 《湖北省林地管理办法》的主要有关规定 73 4.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73 4.2.6 世行关于非自愿移民业务政策——OP 4.12的有关内容 74 4.3 补偿标准 75 4.3.1 征(占)用土地补偿费标准 75 4.3.2 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补偿标准 79 4.3.3 基础设施补偿标准 82 4.3.4 搬迁补助费及临时过渡补贴 83 4.3.5 零星果木补偿费 83 4.3.6 个体工商户拆迁补偿费 83 4.3.7 专业工程项目迁改建补偿标准 83 4.4 移民权益表 85 5 安置与恢复规划88 5.1 目标与任务 88 5.1.1 目标 88 5.1.2 移民安置人口 88 5.2 移民安置规划的方针、原则 89 5.2.1 移民安置规划方针 89 5.2.2 安置规划原则 89 5.3 移民安置总体方案 90 5.4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 90 5.4.1 自然条件及土地资源 90 5.4.2 移民特点和人地关系 91 5.4.3 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91 5.4.4 项目影响区经济发展与潜力 92 5.5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92 5.5.1 生产生活安置恢复规划 92 iii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5.5.2 移民安置补偿资金的使用与安全保障 97 5.5.3 耕地占补平衡 98 5.5.4 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规划 98 5.5.5 移民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99 5.5.6 社区管理与移民房屋建设 99 5.5.7 移民安置实施组织管理 99 5.5.8 培训计划 99 5.6 个体工商户安置规划 100 5.7 企事业单位迁改建规划 100 5.8 专业项目迁改建规划 101 5.8.1 工程项目的复建规划 101 5.8.2 市政设施改建规划 103 5.8.3 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04 5.8.4 防护工程规划 104 5.9 库底清理规划 108 5.9.1 卫生防疫清理 108 5.9.2 林木清理 108 5.9.3 建筑物清理 109 5.9.4 专业项目清理 109 5.10 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109 5.10.1 水土保持措施 109 5.10.2 水环境保护措施 112 5.10.3 陆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113 5.10.4 环境监测 114 5.11 施工营地管理及保护措施 114 5.11.1 公共安全 114 5.11.2 公共卫生 114 5.11.3 人群健康 114 6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投资概算116 iv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6.1 编制依据 118 6.2 补偿原则 118 6.3 补偿投资概算 118 6.3.1 水库淹没区补偿概算 119 6.3.2 枢纽工程建设区补偿投资概算 122 6.3.3 独立费用 124 6.3.4 基本预备费 125 6.3.5 建设期贷款利息 126 6.3.6 补偿总概算 126 7 移民安置实施计划140 7.1 实施程序 140 7.2 进度计划 142 7.3 资金流程及拨付计划 144 7.3.1 资金流程 144 7.3.2 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拨付计划 145 8 组织机构147 8.1 机构设置 147 8.2 机构组成及职责 147 8.3 人员配备 150 8.4 机构衔接 154 8.5 加强机构能力的措施 155 9 公众参与与协商机制 156 9.1 公众参与 156 9.1.1 项目准备阶段的公众参与 156 9.1.2 《移民安置行动计划》准备过程的公众参与 157 9.1.3 《移民安置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161 9.2 申诉机制和渠道 162 10 监测与评估机制164 10.1 内部监测 164 v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10.1.1 目的与任务 164 10.1.2 机构及人员 164 10.1.3 监测内容 164 10.1.4 实施程序 165 10.2 外部独立监测评估 165 10.2.1 目的与任务 165 10.2.2 监测评估主要指标 165 10.2.3 监测评估方法 166 10.2.4 工作步骤 167 11 报告编制计划169 11.1 移民安置行动计划报告 169 11.2 移民安置进展报告 169 11.3 移民独立监测评估报告 170 附件:172 附件一:项目影响乡村一览表 172 附件二:访谈记录摘要 173 附图一: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位置图 182 附图二:崔家营航电枢纽水库淹没示意图 183 附图三:崔家营航电枢纽坝区征地范围示意图 184 vi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移民行动计划的目的和安置用语的定义 移民行动计划(RAP )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 世界银行业务导则 OP/BP4.12 《非自愿移民》的一系列条文加以制定的。编制该文件 的目的是“为受项目影响的人员,制定出一个进行安置及恢复的行动规划,以保证 他们在项目中受益,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或者至少在项目完成后,生活水平 可以得到恢复”。 “受项目影响人员”的定义如下: 所谓“受影响人员”是指那些因为工程实施,使其生活水平受到或将受到不利 影响,或任何房屋的所有权、权利或利益,土地(包括宅基地、农田和牧场)或其 它动产或不动产被临时或长久地征用或占用;或其营业、职业、工作或居住及习惯 受到不利影响的人员。“受影响的人员”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像企业、公共机构 那样的法人,包括: ⑴ 那些土地(包括宅基地、公共设施用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副业用 地)、构筑物(私人房屋及附属物、企业房舍或公共建筑物等)、权益或其它财产被 部分或全部、临时或永久征用及占用的人员。 ⑵ 那些使用上述土地、构筑物或财产的人员,或者其业务职业工作、居住场所 或生活习惯受到不利影响的人员。 ⑶ 由于征地拆迁,使生活水平受到不利影响的人员。 世行在对“受项目影响的人员”进行定义时,并不对他们在项目影响区内的法 律地位、生活方式或从事的职业加以限定。故还应包括: ⑴ 在不考虑其法律权益或征用其财产时是否在场的所有受影响的人员。 ⑵ 在特定的地区中,未有居住许可的人员。 因此,所有这些受影响的人员,在不考虑其财产、土地或社会地位的情况下, 均将作为受影响的人员加以考虑及加以记录。 如果对于征用的土地或财产,使用或赔偿多于一人、一户,则将根据其所受的 损失、权益及生活标准的影响,进行赔偿及恢复,受影响的人员的定义,在不考虑 法律权益的情况下,与项目的不利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有受项目影响的人员应进行赔偿,以改善或至少恢复其生活标准,并且,对 其损失的财产加以赔偿。财产的损失,将按照重置价赔偿,决不允许根据折旧或其 它的理由对赔偿金额减少或打折扣,所有受项目影响的人员,应从建设项目中得到 1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应得到的权益。而且,除对其财产的损失加以赔偿外,还应进行补贴,以使其得到 恢复。那些受项目影响而没有财产、权益、法律居住许可而进行营业、开垦土地或 建筑的人员,应该与那些具有正式法律财产、权益或许可的人员同样对待,有资格 恢复其生活,并得到其财产的赔偿。 “安置”的定义 “安置”是指以受项目影响的人员进行生产或生活的安排,以使其能从项目中 受益。主要包括: ⑴ 迁移生活场所; ⑵ 为那些工作受到影响的人员,寻找新的就业; ⑶ 对受影响的土地、工作场所、树木和基础设施等进行恢复(或赔偿); ⑷ 对因征地拆迁而造成生活标准(生活质量)受不利影响(例如污染的有害气 体等)的人员进行恢复; ⑸ 对于受影响的个人或公共企业进行恢复或赔偿; ⑹ 对于文化或共同财产的不利影响进行恢复。 “恢复”的定义 “恢复”的意思是指恢复受项目影响人员继续其生产活动的能力,或将其生活 提高或至少保持在项目前的水平。 该“移民行动计划”的目的就是为受项目影响的人员提供一个安置恢复计划, 使他们的损失得到赔偿,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或至少恢复到项目前的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该计划提供了恢复措施,使受项目影响人员的收入得以恢复, 以维持其生活。同样,受影响的营业生产资源(包括商店、企业)、公共财产、基础 设施和文化财产,也将得到改善或至少恢复到项目前的水平。 2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崔家营航电枢纽是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一级。根据流域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在历次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均提出汉江中下游 干流丹江口至兴隆河段实施梯级开发,兴隆以下规划实施引江济汉工程,在满足防洪要 求的前提下,改善航运,发展灌溉、开发动能。 襄樊市位居川、陕、豫、鄂省接合部位,又是我国东西、南北铁路的交汇中心之一, 担负较大比重铁路换装编组任务,同时也是国家能源运输格局中的主要煤炭铁水联运换 装点,地理区位极为优越,有着建设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基础和条件。在全国水运 主通道建设规划中,汉江中下游河道已被纳入建设成为通航 1000 吨级船舶,实施干支 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主通道Ⅲ级航道网。崔家营航电枢纽的建设,不但能为库区河段 建设转化为 1000 吨级航道打下牢固基础,同时也为位居宽浅河段并较多集中在旧城人 口稠密区段的襄樊市港口的扩建改造,提供良好的水陆域条件,为使襄樊市建设成为综 合交通枢纽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湖北省煤炭资源极为匮乏,根据电力部门的电量预测,襄樊电网 2010 年电量缺口 值在 159MW~640MW 之间,枢纽建设将可充分利用水利资源,装机 8.8 万 kW ,年均 发电量 4.13 亿 kW.h ,紧靠负荷中心,为襄樊提供所缺电量的 1/2~1/4,对促进襄樊地 区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发展,起到较好作用。同时,在下一级梯级(雅口枢纽)建成后, 电站还能较好担负电力调峰任务。 枢纽开发目标为“以航为主,航电结合”,既充分利用了水利资源,又改善了汉江 中下游航运条件,是综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同时枢纽虽不直接担负灌溉任务,但 通过枢纽建设,库区水流和河床条件改变,将改善现有河床宽浅,洲滩多变的河道条件, 对本地区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采用的提抽、提灌取水口的稳定,也将带来较好的间接效 应。 综上所述,为适应湖北省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提 高地区通航等级,促进汉江流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建设崔家营航电枢纽工 程是必要和迫切的。 1.2 工程概况 崔家营航电枢纽位于汉江中游丹江口至钟祥河段,湖北省襄樊市下游 17km 处,是 3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湖北省内汉江干流 9 级梯级开发中的第 5 级,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 134km,下距河口 515km,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环保和旅游等综合开发的 项目。 崔家营航电枢纽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由拦河坝、船闸、泄水闸、电站厂房、开关 站、接入系统及配套设施等组成。坝顶高程 66.00m(黄海高程,下同),正常蓄水位 62.73m 3 时,相应库容为 2.45 亿 m 。电站采用河床式厂房,电站装机 6 台 1.467 万 KW 灯泡贯 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 8.8 万 KW ,年平均发电量为4.13 亿 KW.h 。 工程建设征地影响涉及襄樊市的襄城区、樊城区、襄阳区和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 项目影响 8 个镇(街道)35 个村(居委会),且影响区内居民均为汉族,共需迁移移民 2 39602.5 亩,其中农村集体土地 67 户 261 人;拆迁房屋 57900.4m ;征用各类土地面积 338.4 亩,国有土地 39264.1 亩;需砍伐树木 17975 株,其中经济果树 4672 株,其它树 木 13303 株;影响专业项目包括电信工程(埋设光缆 6.4km、架空光缆 1.6km)、35kV 电力线 处以及部分市政设施和水利设施。另外,还影响 8 家企事业 单位、5 户个体工商户和部分乡村生产生活设施等。 1.3 项目服务范围及建设的重要意义 项目建成后,丹江口至崔家营航道等级将提高到Ⅲ级,通航船舶(队)将提高到 1000 吨级,大大改善了该段航道自然条件较差,滩多主泓多变的状况;推动陕西省南部地区 和湖北省内汉江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紧靠负荷中心, 它的建成有利于缓解襄樊市的供电紧张状况,对襄樊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将起到重 要的推动作用。另外,汉江支流唐白河流域是湖北省降雨量蕞少的地区,崔家营的建设 将改善大岗坡泵站的取水条件,解决唐东地区 177 万亩的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提高水资 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1.4 计划进度 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安排,本项目主体工程计划于 2005 年 7 月正式开工,2008 年 9 月下闸蓄水,2008 年 10 月头部台机组发电,2009 年 11 月全部竣工投产,计划总 工期为 4 年 5 个月。根据工程建设的总体计划进度,目前已完成本项目移民安置的准备 工作,并按世行要求正进行《移民安置行动计划》的编制。移民安置的准备工作将于 2005 年下半年开始,并陆续办理本工程枢纽工程建设区的征地手续、房屋拆迁手续及移民安 置工作,具体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实施工作计划,详见第 7 章。 4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1.5 减少工程影响的措施 1.5.1 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 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为了减少项目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设计单位和项 目建设单位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A. 在项目规划阶段,当进行方案优化比选时,尽可能多考虑项目建设对当地社会 经济的影响,并将此作为方案优化比选的关键性因素; B. 枢纽工程包括大坝、船闸、开关站、生活区等的布置尽量少占耕地并避开城区 居民密集区和三利达水泥厂、钱营变电所等企业单位;科学合理选择水库正常蓄水位, 以减少项目对水利以及市政等设施的影响; C. 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减少水库影响损失。规划对汉江干流左岸李家巷至坝址、清 河口至张湾和右岸袁家巷至坝址以及唐白河右岸河口段等库周库岸不稳定段采取工程 措施,并根据不同河段的重要性以及工程地质条件采取一般防护或修筑挡墙防护工程, 以免库岸坍塌而造成损失; D. 优化施工设计,缩短工期,并合理安排房屋迁建和施工时段,尽量减少移民财 产的损失,如房屋拆迁和重建一般选择在农闲季节,使用土地一般在青苗收割以后。 1.5.2 工程施工阶段 A. 加强公众参与机制 工程施工前,在项目影响区及移民安置区以布告的形式明确项目开工时间及工程建 设计划进度,并公布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的补偿政策,接受移民及安置区原有居民的监 督;在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将优先考虑使用当地材料,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利用当 地运输和劳务,使项目受影响人员能从工程建设中受益。 B. 减少扬尘的措施 为了使施工场地有个洁净舒适的环境,并减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工程 施工中遇到连续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将对位于居民密集区的各类施工便道表面洒 水,防止扬尘,并且施工单位将及时对土石方的运输路径进行规划处理,在装运过程中 不要超载,采取措施保证装土车沿途不洒落,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 C. 加强施工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工程施工期间将吸引大量人口来工地从事各行各业的服务,为维护工地治安秩序和 施工区各类人群的身体健康,以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孳生和传播,项目建设单位将要求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治安巡逻,并要求各施工单位按照当地环卫部门的有关规定,及 5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以保证施工区现场整洁,避免传染病的孳生和传播。同 时应对外来人员进行造册检疫、接种疫苗。 对项目影响区加强监测,定期统计分析各种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现新病种, 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每季度统计一次,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时,及 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疾病发展。 1.5.3 项目征地拆迁移民行动计划和实施阶段 当征地拆迁不可避免时,为降低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影响,将采取以下措施: A. 加强基础资料收集,对当地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作深入分析,结合当地实 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行动计划,保障受工程影响人员不因工程建设而降低生活水平; B. 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尽量减少项目影响,如在移民安置规划过程中,利用天然库 叉搞水产养殖或结合护岸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增加土地资源; C. 加强内部和外部监测,建立高效通畅的反馈机制和渠道,尽可能缩短信息处理 周期,以保障工程实施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1.6 项目设计及审查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于2003 年 10 月编制完成了《汉 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 修订本)》,并分别于 2004 年 3 月 9~ 10 日和2004 年 3 月 11~12 日,通过了交通部组织的审查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 估。 在项目工可阶段设计单位选择了多个坝址,针对不同正常蓄水位进行了比选,并分 别对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对提供的多个比选方案,又分别从项目建设对当 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征地拆迁移民、环境影响评价、地质构造、水文气象、地形地貌、 工程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了经济合理性分析,确定了推荐方案。项目建设单位计划 在近期内进行工可审查并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1.7 移民安置规划的准备 1.7.1 项目影响调查 根据设计单位确定的征地拆迁影响范围,2004 年 6 月底~2004 年 8 月初,项目建 设单位湖北省交通厅委托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组织该院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在 移民安置咨询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指导下,对工程影响范围内 的房屋及附属设施、土地、专项设施及零星树木等不同影响对象的实物指标进行了全面 6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测量调查,共历时 1 个余月,调查工作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村委会和移民的大力支持。 根据项目影响的不同对象,项目影响调查包括土地、房屋及附属设施、零星果树木、企 事业单位、专项设施和由征地拆迁引起的项目影响人口等。所有的调查成果均得到了移 民或单位以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认可。 1.7.2 社会经济调查 为分析工程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行动计划,在项目建设单位的统一安排 下,襄樊市各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影响区及移民安置区镇(街道)、村(居委会)、 村民小组及移民进行了详细社会经济调查。调查采取收集现有各种统计资料和实地抽样 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 A. 征地拆迁移民影响地区的基本情况、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计划:向当地政府的 计划、统计、物价等部门收集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生产总值、财政收 入、人民生活收入水平、农副产品和需要的各种价格信息、农业种植结构、播种面积、 每亩产量及耕地的拥有情况等有关文件和统计年报资料,分析整理能宏观反映当地社会 经济基本情况的各项指标; B. 征地拆迁影响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现状:确定衡量项目影响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现 状的各项指标,对征地拆迁影响对象进行典型调查。 资料收集和抽样调查在征地拆迁实物指标调查的同时进行。根据实际调查的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当地居民实际的生产生活情况。 1.7.3 移民安置规划工作 本项目移民安置规划将贯彻“开发性移民安置方针”,以确保安置区既具备基本物 质生存条件,又具有长远发展的潜力,将移民安置与区域开发、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移 民在征地拆迁后能逐步致富,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由襄樊市各 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首先对剩余土地资源分村民小组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确定了剩 余的安置容量,然后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镇(街道)、村(居委会) 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移民安置规划的安置途径和规划方案,并经村(居委会)两委集体讨 论后,各村均编制完成了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初步规划,总体上以有土从农安置为主, 由于工程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影响不大,基本上均采取在村、组范围内局部调整耕地,或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措施,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能逐步恢复或超过现有水平。 同时,为了加强对本项目移民安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市、区相继成立了移民安 置领导小组。 7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1.8 移民安置行动计划的准备 移民安置计划的准备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湖北省交通厅组织,有关设计单位、 移民安置咨询单位及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加,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设计 单位界定范围,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方案的制定。从 2004 年 6 月开始,先后完成了移民机构的建立、项目影响范围的界定、移民安置行动计划工作大 纲的编制、征地影响实物数量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政策调研、移民安置方案制定、补 偿概算编制等工作。蕞终完成了本《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的编制及移民监测评估的准备工作。 1.9 编制本报告(RAP )的主要依据及目标 1.9.1 主要依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C. 《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 D. 《湖北省林地管理条例》 E. 《湖北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 F. 《湖北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 G. 世界银行业务政策 OP 4.12 《非自愿移民》 1.9.2 目标 A. 采取工程、技术、经济等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征地拆迁移民实物数量,在征地 拆迁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征地拆迁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B. 在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并编制相应的移民安置规划; C. 移民安置以拆迁实物指标和补偿标准为基础,以提高或至少恢复移民原有生产 生活水平为目标; D. 倡导开发性移民。农村移民安置将采取以土地为基础,依托当地发达的二、三 产业拓宽就业门路的方针; E. 鼓励移民和安置区原有居民参与移民安置规划; F. 移民将优先考虑在原社区内安置; G. 移民和安置区原有居民均将从工程中获益。 8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2 项目影响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崔家营航电枢纽所在的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为湖北省第二 大城市。其范围:东经110°45′∼113°43′,北纬31 °14′∼32 °37′。东起枣阳市新市镇 蕞东端,与湖北省随洲市和河南省桐柏县为邻;西止保康县马桥镇蕞西端,与十堰市的 房县相交,东西两端相距220公里。南起南漳县东巩镇蕞南端,与荆门市和宜昌市的远安 县相连;北止老河口市赵岗乡蕞北端,与河南省淅川县和邓州市相接,南北两端相距154 公里。边界线平方公里。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位置 详见附图1。 襄樊市被长江蕞大支流——汉水分为两城,是秦巴经济走廊区域的唯一一座大城 市。北为樊城,南为襄城,由汉江两桥连成一体。 2.1.2 地形地貌 襄樊市地形为西高东低,在西部与东部之间,地形呈波浪起伏。地貌特征:东部为 低山丘陵,海拔多在 90 米~250 米之间,蕞高点为鄂豫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为 778.5 米。中部多为岗地平原,介于桐柏山与武当山之间。海拔一般在 85 米~140 米之间,宜 城市八角庙海拔 44 米,为全市蕞低点。岗地主要分布在老河口市全部及枣阳市和襄阳 县部分乡镇。西部为高山,包括保康县全部、谷城县和南漳县部分乡镇,海拔多在 400 米以上,蕞高点在保康县官山,海拔达 2000 米。 2.1.3 库区地质 工程库区位于两个一级地质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场址北部属横亘于我国中部昆仑 —秦岭山系东段南部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南襄盆地的南缘,西南角则属杨子准地台的鄂 西杨子变形带。从而形成河段北部宽阔南部收缩的扇形河网景观。 南襄盆地由于受晚近世以来升降运动和河流切割冲刷、侵蚀堆积等作用影响,在盆 地新构造运动中主要表现为周缘相对抬升,主体则间歇性下沉或相对缓慢抬升,使地貌 发育具有一定规律:即盆地周缘多形成Ⅱ至Ⅲ级阶地;盆地内河谷Ⅱ级阶地发育,河谷 平坦,河床宽阔,沙洲发育;沿汉江两岸发育有较连续的Ⅰ级阶地。盆地海拔一般 90m 左右,襄樊市区部分蕞低约为 65m 。因此,源于盆地周边的唐白河、滚河和小清河等, 分别自西、北和东向南汇集,至襄樊市区周边注入汉江。 9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鄂西盆地变形带,以走向北北西组平行断裂相向排列,形成一系列北北西向地堑和 地垒,新构造运动主要为断块的差异抬升,形成低山岗地和平原,使汉江南岸形成由洪 冲积物和残坡积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带状岗坡地形。 2.1.4 水文气象 襄樊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冷夏热,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 沛,雨热同季。由于地貌类型复杂,气候表现出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有利于农、林、 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但各年季风进退的迟早与强度变化不一,以及降水与温 度年际变化的差异,常发生干旱、洪涝、连阴雨、低温冷害、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 影响农业的高产稳产。 襄樊市各地平均气温一般在15~16℃之间,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约2 ℃左右。各 地气温的年差在24~26 ℃之间,以北部岗地蕞大,西部山区蕞小,中部平原居中。年均 日照时数1800-2100h,无霜期在229~248天之间,年均降水800~1000 mm,年均降水总 量为244.01亿立方米,大气降水的43.3%形成了径流。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显著,多的年份可达 1200mm 以上,少的年份只有 500mm 左右。年 内降水分配不均,夏季多,冬季少,春季稍多于秋季。7、8 月降水蕞多,占年降水量的 32%左右;强度大,月平均可达 10.8~15.4mm/d。 2.1.5 土壤与植被 襄樊市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和植被类型多样,受气候及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 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土壤。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57个土属、226个土种。主要土壤类 型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其中黄棕壤面积占全市土 壤总面积的65.31%,山地棕壤占0.83%,石灰土占12.19%,紫色土占3.37%,潮土占3.54%, 水稻土占14.7%。 黄棕攘为境内岗地及低山丘陵区的主要土类,分为黄棕壤亚类、山地黄棕壤亚类、 黄褐土亚类、黄棕壤性土亚类;山地棕攘主要分布于保康县望佛山一带海拔 1500 米左 右的高寒地区土壤垂直带谱中;紫色土分为中性紫色土亚类和灰紫色土亚类,前者主要 分布于宜城、南漳低山丘陵地带,后者分布于除襄阳区外的各县(市);潮土分布于众 多的河流两岸阶地;水稻土分布广泛,分为三个亚类。淹育型水稻亚土类分布于平原、 岗地、低山,多为梯田;潴育性水稻土亚类分布于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冲畈地带; 潜育性水稻土亚类多集中在山涧谷地、峡沟深谷或大冲汇合处。 本市在全国植被区划中,属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包括北亚热带常绿、落 10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全市树种资源 81 科 235 属 591 种,其中乔木 362 种,灌木 199 种,藤木 18 种,竹 12 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31.7 %。 2.2 项目影响区襄樊市及各区社会经济概况 襄樊市 襄樊市管辖 3 市 3 县 3 区 1 旅游经济开发区 4 个乡 72 个镇 15 个街道办事处,2505 2 2 个村民委员会。全市国土面积为 19724.41 km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 18.59 万 km 的 10.61 %。2002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577.3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 5987.8 万人的 9.64%,其中农 业人口 415.88 万人,占总人口的 72.03% ;非农业人口 161.5 万人,占总人口的 27.97%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56‰。 2003 年末,全市耕地总面积为 573.42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1.38 亩。全年粮食 总产量 300.56 万吨,人均粮食拥有量为 721kg,平均亩产粮食 524kg 。全年国内生产总 值(当年价格,下同)503.31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10.23%,占全省总量 5395.91 亿元的 9.33%,其中头部产业为 106.90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21.24% ,比上一年增长 3.3% ;第 二产业为 234.09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46.51% ,比上一年增长 12.6%;第三产业为 162.32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32.25%,比上一年增长 11.7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700 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 2658 元,比上一年增长 3.67% 。湖北省和襄樊市2003 年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详见表 2.2-1 。 11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湖北省和襄樊市 2003 年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表 2.2-1 项 目 单位 湖北省 襄樊市 一、人口 1. 总户数 万户 1829.79 165.93 2. 总人口 万人 6001.7 578.54 2.1 农业人口 万人 4272.90 417.03 2.2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32 3.22 3. 乡村实有劳力 万人 1797.56 164.62 2 二、国土面积 km 185888 19724 三、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395.91 503.31 1. 头部产业 / 所占比重% 亿元 793.20/14.70 106.90/21.24 2. 第二产业 / 所占比重% 亿元 2579.24/47.80 234.09/46.51 3. 第三产业 / 所占比重% 亿元 2023.47/37.50 162.32/32.25 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8991 8700 五、农业 1. 耕地面积 万亩 4641.00 573.42 2. 粮食产量 万吨 2108.4 300.56 3. 人均粮食拥有量 kg 493 721 4.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亩 1.09 1.38 六、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567 2658 襄城区 2003 年末全区辖 3 个乡镇 5 个街道办事处,下设 51 个居民委员会,129 个行政村。 全区国土面积 684.8 平方公里。2003 年全区总人口 48.1 万人(农业人口 22.7 万人,占 47.19%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8.4‰,全区乡村劳力 9.3 万人,占总人口的 40.97% ,大 部分从事农业生产。 2003 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 22.9 万亩,其中水田 12.1 万亩,旱地 10.8 万亩,全 年粮食总产量 73506 吨,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1.26 亩,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拥有量为 324 12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公斤,平均亩产粮食 607 公斤;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豆类、小麦、薯类; 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籽、蔬菜等。2003 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达到 19573 亩,占耕地面积的 8.55%,全年总产量达 1120 吨;油料种植面积达到 68368 亩,占耕 地面积的 29.86% ,全年总产量达 14353 吨;蔬菜瓜类种植面积达到 108434 亩,占耕地 面积的 47.35% ,全年总产量达279809 吨。 2003 年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133233 万元(不含市属部分,下同),比上年增长9.4%, 其中头部产业 49733 万元(按现价计算,以下同),占总数的 37.32%,比上年增长 3.9%, 第二产业 26548 万元,占总数的 19.94%,比上年增长 11.2%,第三产业 56952 万元,占 总数的 42.74% ,比上年增长 13.7%,人均区生产总值 2770 元;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59418 万元,比上年增长 3.8%,其中工业占 53.6%,比上年增长 10.9%,农业占46.4% , 比上年增长 1.7%,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为 3314 元。全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 经济运行正常,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00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 705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825 元。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03 年全 区有小学 56 所,中学 12 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在校学生人数达 42429 人。 卫生保健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 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 10 所,病床 236 张,卫生技术人员 454 人,其中医生人数达 387 人。 樊城区 樊城区位于汉江中游北岸,东邻襄阳区城关镇,南与襄城区隔江而望,西接老河口 仙人渡镇,北界襄阳区伙牌镇。东西长约 40km ,南北宽约 20km,总面积 566km2 。地 貌为低山丘陵、汉江地堑盆地。樊城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型和 垂直地带性气候特征,年降雨量 820~1200mm,年日照时间 1800~2100h 。 2003 年末全区辖 2 个乡镇,8 个办事处,下设 66 个社区居委会,88 个行政村, 713 个村民小组。2003 年全区总人口 58.38 万人(农业人口 19.78 万人,占 33.88% ),全区 人口自然增长率 4.90‰,全区单位从业人员为 18453 人,比上年末增加 4.1% ,其中: 国有经济从业人员 9604 人,比上年末减少 1.3%;集体经济从业人员 8414 人,比上年 末增长 9.9%,其他经济从业人员 435 人,比上年末增长 30% 。2003 年末,全区实有耕 地面积 187500 亩,全年粮食总产量 84305 吨,比上年下降 14.53%,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0.95 亩,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拥有量为 426 公斤,平均亩产粮食 450 公斤;蔬菜种植面积 103950 亩,产量 221146 吨,比上年增长 6.72% ;油料产量 8810 吨,比上年下降 29.7% , 棉花产量 529 吨,比上年下降 72.63% 13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2003 年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135000 万元(不含市属部分,下同),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头部产业 34000 万元,占总数的25.13% ,比上年增长4.94% ,第二产业 23000 万元, 占总数的 17.00%,比上年增长 14.43%,第三产业 78300 万元,占总数的 57.87%,比上 年增长 14.81%,人均区生产总值 2318 元;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35970 万元,其中 工业占 72.4%,比上年增长 17.6%,农业占27.6% ,比上年增长 6.2%,人均工农业生产 总值为 2329 元。全区进一步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 年末全区职工平均工资 8002 元,比上年下降9.66%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050 元,比上年增长 7.64% ;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00 元,比上一年增加 7.17% 。全区 境内交通便利,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现有文体站 9 个,文化馆 2 个,全区有小 学学校 119 所,中学 45 所,年末在校学生人数为 10.06 万人,全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 100%。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共有医院 8 家,病床 346 张,医生 196 人。 襄阳区 2003 年末全区辖 14 个乡镇,下设 12 个居民委员会,437 个行政村, 3073 个村民 小组。全区国土面积 2306 平方公里。2003 年全区总人口 1006237 人(农业人口 700773, 占69.64%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1.5‰,全区乡村劳力 329185 人,占总人口的46.97% , 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 2003 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 1285492 亩,其中水田 443900 亩,旱地 841518 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 555813 吨,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0.63 亩,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拥有量为 793 公斤,平均亩产粮食 432 公斤;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豆类、小麦、薯类; 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籽、蔬菜等。2003 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达到 187191 亩,占耕地面积的 14.56%,全年总产量达 7862 吨;油料种植面积达到 660032 亩,占 耕地面积的 51.34%,全年总产量达 166136 吨。 2003 年末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83067 万元,比上年增长 9.0%,其中头部产业 237053 万元(按当年价计算,以下同),占总数的 26.84% ,比上年增长 1.0%,第二产 业 434416 万元,占总数的 49.19% ,比上年增长 13.9%,第三产业211598 万元,占总数 的23.97% ,比上年增长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776 元;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087443 万元,比上年增长 3.8%,其中工业占 79.5%,比上年增长-1.4%,农业占 20.5% ,比上 年增长 5.3%,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为 10807 元。全区进一步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 年末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161 元,比上一年增加 14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2.8% 。全区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汽车通电话,境内交通便利,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 区有幼儿园 8 所、小学 413 所、中学 37 所,全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 100%。卫生事业进 一步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 15 个,病床 959 张,卫生技 术人员 2549 人。 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 鱼梁洲是汉水、小清河、唐白河三条河流经过数千年的冲刷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江心 洲岛,位于襄樊市襄城、樊城和东津之间,总面积 31.28 平方公里,四面环水,南北长 10.65 公里,东西宽 5.3 公里,年均气温 15.8℃。鱼梁洲是汉江中蕞大的洲。 1995 年,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鱼梁洲,1996 年正式批准成立鱼梁洲旅游开 发区,1999 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起步区已 完成了大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国内 外很多客商上洲考察、洽谈投资,已开业和报建项目 60 多个,已建成“一校一馆、二 园二场、五个居住园区”,即民办楚才综合性学校、鄂西北地区蕞大的隆美保龄球馆; 鄂西北地区唯一的水上娱乐项目——汉港水上乐园,中南地区蕞大的室内垂钓园、生态 养鹿场和全市首家标准赛道卡丁车赛场;还有五个居住园区分别为鸣鹿岛花园小区、美 亚花园小区、锦绣花园小区、君泰别墅小区。另外,还有玲珑山庄、梅影江村、蒙古大 营、游乐戏马场等一批符合鱼梁洲生态旅游开发定位的投资项目正在洽谈、投资建设。 未来的鱼梁洲将建设成为具有浓郁现代化气息的生态旅游岛,并将成为融观光、度假、 经贸展销、美食购物、民俗娱乐、儿童游乐、体育竞技、保健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 旅游中心。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项目影响涉及各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下表 2.2-2 。 15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项目影响设计各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表 2.2-2 项目名称 单位 襄城区 樊城区 襄阳区 一、人口 1. 总户数 万户 14.0 4.11 28.07 2. 总人口 万人 48.10 58.38 100.62 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 22.70 19.78 70.08 人口自然增长率 ‰ 8.4 4.9 1.5 3. 乡村实有劳力 万人 9.30 7.62 32.92 二、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684.8 566 2306 三、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133233 135000 883067 1. 头部产业/ 占% 万元 49733 / 37.32% 34000 / 25.13% 237053 / 26.84% 2. 第二产业/ 占% 万元 26548 / 19.94% 23000 /17.00% 434416 /49.19% 3. 第三产业/ 占% 万元 56952 /42.74% 78300 /57.87% 211598 / 23.97% 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人 2770 2318 8776 五、工农业生产总值 万元 159418 135970 1087443 1. 农业生产总值/ 占% 万元 73970 / 46.4% 37528 / 27.6% 222926 / 20.5% 2. 工业生产总值/ 占% 万元 85448 / 53.6% 98442 / 72.4% 864517 / 79.5% 六、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 元/人 3314 2329 10807 七、农业 1. 耕地面积 公顷 22900 12500 85695 2. 粮食产量 万吨 7.35 8.43 55.58 3. 平均粮食亩产量 公斤/亩 607 450 432 4.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拥有 公斤/人 324 426 793 量 5.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占有 亩/人 1.26 0.95 0.63 量 八、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人 7059 7050 -- 九、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2825 2900 3161 16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2.3 项目影响区各镇(街道)、村社会经济基本概况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设征地影响涉及 4 个区的 3 个镇 5 个街道, 35 个行政 村(居委会),110 多个村民小组(详见附件一)。为了分析工程影响,编制切实可行的 移民安置行动计划,2004 年 7 月上旬至 2004 年 8 月初,在项目建设单位湖北省交通厅 的统一安排下,并组织了由各市、区相关部门、移民安置咨询单位(ECIDI )及地方各 有关单位组成的项目调查工作小组,对受项目影响涉及镇(街道)、村的2003 年年末的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 庞公街道 庞公街道办事处地处襄城南门外,属城区结合部,版图面积 7 平方公里。境内交通 十分发达,公路水路等运输齐全,从东至南到汉江环绕 207 国道,焦枝铁路、襄荆高速 公路穿境而过。庞公办事处地处汉水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气候过渡区,四季分 明,年降水适中,境内河地、平原、山岗兼而有之,各类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有诸多 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如庞公祠、习家池、铁帽山、观音阁、岘首亭等。 辖区所属 11 个村委会、3 个居委会、76 个村民小组。目前各村都实现通电、通电 线 个村(钱营、观音阁、庞公祠、十家庙)通了自来水。辖区内现有 10 所 中小学、12 家总公司,职工进城、务工人员达 587 人。辖区内总人口 8 万多人,乡村人 口23689 ,其中农业人口 11639 人,乡村实有劳力 5241 人,占农业总人口的 45.0% ,其 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 65.5% 。2003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9961 亩,其中水田 180 亩,旱地 9781 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0.86 亩。 农民以种植小麦、油菜籽、花生、棉花、蔬菜等作物为主,是城区重要的蔬菜生产 基地,有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称,年生产蔬菜 6 万多公斤,年纯收入达 8000 多 万元。2003 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3.3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500 万元,社会零 售商品总额完成 2.01 亿元。2003 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43056 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 52.8%,工业收入占 11.3%,建筑业收入占 10%,运输业占 8.8%,商饮业占 9.8%,服务 业占 7.3%,2003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2931 元。 檀溪街道 檀溪街道办事处地处襄城西郊,位于汉江于南,长虹(二桥)于西,南至尹集乡, 西至万山,全办国土面积为 22.6 平方公里。该办事处是襄城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辖区村村通公路,交通工具主要 有出租车、公交车、人力车等。 17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全办现辖 4 个居委会,3 个行政村,21 个村民小组,2003 年末全办总人口 46822 人,其中农业人口 3678 人,占总人口的7.9%,乡村实有劳力 1920 人,占总人口的4.1% 。 2003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520 亩,占土地面积的 1.5%,其中水田 370 亩,旱地 150 亩,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0.14 亩。全年粮食产量 430 吨,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粮食 117kg。 2003 年末全办农村经济总收入 26172 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 4.9% ,工业收入占40.6% , 餐饮服务业收入占 48.1% 。2003 年末全办 GDP 总值为 12033 万元,实现利税 2869 万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7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500 元,比上年增长 16%。 东津镇 东津镇是襄阳大头菜之乡、孟浩然故里,区位优越,西与襄樊隔江而望,北临鱼梁 洲旅游开发区,与襄阳区政府所在地一桥相连,南依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与宜城接壤, 东与峪山镇相邻,距襄樊刘集飞机场 10 公里;全镇版图面积 277 平方公里,境内交通 便利,汉丹铁路、318 国道穿境而过,旅游公路纵贯南北,村级道路建设正在蓬勃发展; 电力资源得天独厚,既有襄阳区蕞大的22 万千伏陈坡变电站,又有襄樊市 50 万千伏望 成岗变电站。境内地势平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气候温和,四季分 明,降水适中。 全镇现辖 53 个行政村,353 个村民小组。人口 11 万余,其中农业人口 85312 人, 乡村实有劳力 38406 人,占农业总人口的 45.0% ,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 70.6%,外出 打工占 3.4% 。2003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127552 亩,占土地面积的30.7%,其中水田 59357 亩,旱地 68195 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1.5 亩。 全镇现以形成三大龙头产业链,并且引导各村因村制宜,发展种养加特色专业村, 全镇现已形成上营豆芽专业村,樊坡蘑菇专业村,沈营养鸭专业村,一社、二社花菜专 业村,三合、彭庄花生专业村等 20 多个特色专业村,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东津镇盛产稻麦、花生、棉油、畜禽、水产、蔬菜、林果等,尤其是花生种植面积 达 28000 余亩。2003 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3.3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500 万元, 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完成 2.01 亿元。2003 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43056 万元,其中农业 收入占 52.8%,工业收入占 11.3%,建筑业收入占 10%,运输业占 8.8%,商饮业占 9.8%, 服务业占 7.3%,2003 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2931 元。 张湾镇 张湾镇地处襄樊市东郊,素有“南船北马,五省通衢”之称,是襄阳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全镇版图面积 146 平方公里,境内,公路、铁路、水路、航运、管运五 18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大运输齐备,汉丹、焦枝铁路与 316 国道、襄渝公路穿境而过,国家特级铁路编组站和 襄樊飞机场发挥着重大交通枢纽作用;镇区主要道路 28 条,总长 34 公里,有年供水量 2000 万吨以上的自来水厂 2 坐,11 万伏变电站 4 座,绿化面积 11.5 万平方米。 全镇现辖 22 个行政村,2 个居委会,165 个村民小组。人口 10 余万,其中农业人 口48995 人,占总人口的 49% ,乡村实有劳力28394 人,占农业总人口的 58.0%,其中 从事农业生产的占 80.0%,外出打工占 7.1% 。2003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46929 亩,占土 地面积的 21.4% ,其中水田4073 亩,旱地 42856 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0.96 亩。 全镇拥有 160 多家县以上企事业单位,借助人杰地灵的独特优势,引来了成千上万 的外地客商,先后引进发展资金累计20 亿元人民币,以发展壮大“五大龙型”为目标, 以创办领导干部示范服务基地为载体,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同时该镇注重发展 工业经济,特别是饲料加工业、种子产业、轻纺业、建筑材料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钢 铁产业。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红薯、油菜籽、花生、芝麻、蔬菜、 水果等为主。2003 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266605 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 10.0%,工业 收入占 31.7%,建筑业收入占 16.9%,运输业占 13.7%,商饮业占 18.0%,服务业占 9.7% 。 2003 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379 元。 双沟镇 双沟镇是一座古老而具现代气息的集镇。西周时期这里已是襄国之城,古称双泉寨、 曾设双泉县,南朝谓之池阳县,隋朝改为双沟并沿用至今。如今的双沟镇已发展成为一 座具有现代特征的小城镇,素有“小襄樊”之称。双沟镇版图面积 186.5 平方公里,人 口 1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6 万人,双沟镇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一条汉江,两个机场, (襄樊、老河口机场),三条铁路(焦柳、襄渝、汉丹)交汇,公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 通网络,镇区内有万门程控电线 万吨的自来水厂,有 11 万伏变电站 1 座, 医院 6 家,学校 8 所,电视差转台一座,大型市场 3 个、千人座影院、文化馆、新华书 店各 1 个。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全镇现辖 42 个行政村,246 个村民小组。人口 6 万余,乡村实有劳力 26844 人。 2003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98588 亩,占土地面积的 35.2%,其中水田 35000 亩,旱地 63588 亩,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1.6亩。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7335 万元 ,其中农业收入占63.5%, 2003 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050 元。镇区内企业有 1000 多家,从业人员 4 万多人, 形成以“万宝”粮油集团,盛源粮油股份公司为龙头的粮油食品加工业,以捷利达服装 公司为龙头的(纺织)襄阳服装集团,以襄阳希望有限公司、虹景酒业集团公司为龙头 19 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的饲料加工、酿造业和塑料化工、建筑建材、电线 大工业体系。其中“万宝” 粮油集团年加工稻谷 1.2 亿斤,小麦 2 亿斤,油料 1.8 亿斤,生产经营粮油系列 30 多个 品种。产品销往广东、福建、江西、湖南、陕西、云南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 日本、朝鲜、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和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捷利达服装公司系 列工作服是欧盟大型集团公司的定点生产厂家,年创汇 2100 多万元,捷利达服装畅销 欧美、中东及东南亚地区,年创汇 1600 多万元。 项目影响镇(街道)的社会经济情况详见表 2.3-1 。 崔家营航电枢纽项目影响涉及主要镇(街道)社会经济情况 表 2.3-1 镇(街道) 襄城区 襄阳区 指 标 庞公街道 檀溪街道 东津镇 张湾镇 双沟镇 一、人口 1. 总户数(户) 4726 1265 19514 12422 14612 2. 总人口(人) 23689 3678 85312 48995 60476 其中:农业人口(人) 11639 3678 85312 48995 60476 二、乡村实有劳力(人) 5241 1920 38406 28394 26844 1. 农业劳动力(人) 3432 488 27100 14683 21217 2. 工业劳动力 570 591 3039 1950 916 3. 建筑业劳动力
本节讨论有关本公司煤矿.pdf
反渗透膜的污染及在线清洗.pdf
一种可以去除硫化物的静电除尘器.pdf
一种新型摩擦片和制动钳限位固定结构.pdf
一种级进摸具的倒R角去毛刺的结构.pdf
一种可调节式路缘石开沟机.pdf
一种畜牧业专用环保饲料加工设备.pdf
一种高效快速的全自动下料装置.pdf
一种用于纯水设备的反渗透预处理装置.pdf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建筑景观设计用画图板.pdf
SketchUp模型导入斯维尔操作步骤.doc
海康威视 安防监控 200 万 1 2.8 CMOS 全彩筒型网络摄像机 DS-2CD3T27E(D)WD-L(B) 安装指南.pdf
阴阳学说微课ppt课件.ppt
HIKVISION海康威视K1T802门禁一体机UD05672B-B_海康威视_DS-K1T802一体机_用户手册_V2.0_20210513.pdf
2022年电信智慧家庭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更新网大版).pdf
[化工原料标准]HGT4120-2009工业氢氧化钙.pdf
HIKVISION海康威视烟雾检测相机二代NP-V2Y-P.xml.pdf
直播电商孵化基地项目规划方案.pptx
储备主管的角色定位与转变.pptx
FANUC数控系统0i-D PMC编程说明书(非常详细).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08101938号-1
ICP经营许可证/EDI许可证:川B2-20180569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