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三权分置”唤醒“沉睡”土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河南邓州:“三权分置”唤醒“沉睡”土地
“胡种”了10亩地的周俊建终于解脱了,拿着流转的租金,挣着老板的工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生活从未如此悠闲。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在改革大潮中闯世界的新一代农民已经不再满足“土里刨食”。“土地流转”似乎成为了解决谁来种地难题的“救命稻草”。
但在现实中,流转大户也是“小打小闹”,大规模种植难以实现,农产品品质提升难上加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十分有限,“圈地”后“跑路”事件屡见不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把“根”留住,并实现“根深叶茂”,似乎是摆在“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的一道难题。
豫西南门户邓州率先“破冰”,通过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以政府平台流转土地,实现农民、村集体、农开公司、经营主体的四方共赢。
在邓州市孟楼镇,像周俊建一样把耕地全部流转的占了绝大多数。数据显示,政策推行三周后,孟楼镇流转耕地5.7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9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似乎又回归到“大锅饭”,是历史倒退?还是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否解决了农村长期积累的土地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村集体组织“虚置”等难题?
机械化农业生产 邓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 村集体、农民、流转户各得其所
“前两年,用心种地的少啊,咱孟楼是岗坡地,旱了会裂,下雨会涝,包出去也便宜得很,有的都不要钱,还有的就直接荒在那儿了。”孟楼镇军九村村民周俊建说。
“三权分置”改革前,老周说的这些情况,在孟楼镇普遍存在。正因如此,改革头部子落在了孟楼。
孟楼镇位于邓州西南部,豫鄂两省交界地带。26年前,一篇名为《从孟楼到孟楼——湖北、河南两个孟楼镇见闻》的通讯,报道了河南孟楼镇因为思想不解放、发展意识不强,落后于紧紧相连的湖北孟楼镇。
孟楼镇耕地质量等级低,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基本上“望天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民群众改变农业生产现状意愿强烈。
2016年8月,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吴刚到孟楼镇进行调研。在充分论证后,邓州市决定在孟楼镇进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所谓“三权分置”,就是村集体拥有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可依法依规流转承包地,转让土地经营权。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以前有外地老板来包过地,因为效益不好跑了,老百姓吃大亏了,现在把地包给政府,都是先给租金,咱心里踏实。”周俊建说。
与传统的土地流转不同,农户不再把土地直接流转给经营主体。邓州市成立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农开公司)。老周说的“包给政府”,就是将土地先流转给农开公司,公司对土地进行整理,再集中流转给经营主体。农开公司为国有性质,由邓州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下属企业共同投资建立。
这样一来,村集体拥有耕地的所有权,村民拥有承包权,经营主体拥有土地的经营权,耕地“三权分置”的格局,就此形成。
农开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鹏介绍,公司在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也承担了很多风险。“无论是农户还是经营主体,出现问题了都会找我们。”陈志鹏说。此外,休耕、工程建设占用等导致的土地闲置时间,租金依然由农开公司承担。
孟楼镇流转耕面积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98%,流转率为啥这么高?除了因为“地包给政府”外,孟楼镇纪委书记李铭介绍,孟楼之前就有土地流转基础,政策推行之前,农民私下小规模的土地流转也超过了一半;孟楼地薄天旱,农业基础设施差,种地基本上是“望天收”,私下流转的耕地,平均每亩每年租金不到200元,“有的甚至不要钱”,这次农开公司一下把价格提高到了每亩每年600元,农民流转意愿很高;政策推行以来,从市里到镇里,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
“从前期宣传到处理具体问题,基本上每天一会,剖析问题。”李铭说,“当时也有很多困难,很具体,很琐碎。比方说,政策推行之前,村民之间有一些自发流转土地的,合同也正规,但还想把地流转给农开公司,我们很难办,只能想办法在他们之间沟通、协调。”
此外,本着自愿的原则,对于185户不愿流转的农户,由镇里出面协调,村集体拿出本村蕞好的地集中分给他们,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损失。
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土地活力,保障粮食安全
张定兵是湖北襄阳源盛园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2017年5月,他来到孟楼,一下子就流转了1万亩土地。“政府出面给我们流转土地之后,使我们的管理难度减小了,成本也降低了。我们打算长期合作下去,准备把规模扩充到5万亩左右。”
管理难度小,是因为再也不用挨家挨户的与农户对接了,节省了大量时间。从农开公司集中流转土地,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程度远高于散户种植,生产效率要高出很多,品质控制也更有保障。例如,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如果想要保证品质,就必须要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否则易产生杂交授粉,影响品质,进而影响价格。
像张定兵这样的经营主体在园区内还有很多,政策推行后,30多家杂交小麦、红高粱、艾草、稻虾混养等新型经营主体纷至沓来,孟楼镇几乎一地难求,5.7万亩土地很快便被流转完了。四川省富益粮贸有限公司一下子流转了2.87万亩,用于种植红高粱。来得晚的经营大户,惋惜不已。
孟楼的地为啥这么抢手?除了张定兵介绍的管理难度小、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外,还与政府斥巨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密切相关。陈志鹏介绍,在实现土地集中流转后,农开公司先后投资1.36亿元,用于改良土壤,土地地力等级从7、8级提升到了6级;打破原有村组界限,统筹配套沟、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目标,使得孟楼的农业生产再也不用“望天收”。
此外,农开公司还对土地进行了晾晒、休耕,进一步提升土地活力。公司还正准备引进超长喷灌设备,帮助企业、种植大户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新设备蕞宽达到2.7公里,亚洲头部,根据土地条件,订单式生产,喷灌3000亩地仅需两天左右时间。
从以前的岗坡地、愿意种地的人少,到现在的蛙声一片、生机盎然,经过全面提升的孟楼变化空前。
好政策也吸引了在外务工人员“归巢”。周花文是孟楼镇耿营村人,经营大户。他早年到深圳打工,为了更好照顾家中老人、孩子,他决定回乡发展,同别人合伙创办了邓州市平文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恰逢家乡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凭借这个机会,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7990亩,用于养殖黄牛,同时种植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
说起“三权分置”改革,周花文竖起了大拇指。“过去租地,得挨家挨户去商量,效率低不说,还经常有人反悔,想找一块连着的地都难。”周花文说,现在从农开公司租地放心多了;而且租地集中连片,具备了大规模养殖、种植的条件;同时大幅降低了租地的成本,比他在邻省租地省了近300元。
但周花文也有自己的担忧,不同于之前的“小打小闹”,土地流转后,自己经营着近8000亩耕地,在资金上逐渐面临很多困难,现在阶段主要靠的是自己之前打工的积蓄以及民间借贷。
同时,经营几千亩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的保险没有保障,只保灾害,不保产量,而且险种太少,据我了解,去年湖北那边的庄稼也受灾,每亩能赔付三四百块,而咱们这边只有几十元。”
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周花文说,经过整理的土地农业基础设施虽有提高,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尤其到收获季节,生产路太窄,收获了但运不出去啊。”周花文说。
河南是粮食生产核心区,邓州也是产粮大市(县级),如何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规划先行,因地施种。为了避免非粮化、严禁非农化,邓州市专门邀请了北京农林科学院有关专家对孟楼镇耕地进行科学规划,着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在保证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什么地方该种什么,专家们蕞后规划的很清楚,还给试点孟楼镇专门绘制了一张地图,标明各个区域蕞适合种植的作物。”孟楼镇纪委书记李铭指着“孟楼镇现代农业规划图”说。记者看到,在这张图上,高粱、小麦、饲草等被标注成不同的颜色,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孟楼镇地图上。
李铭介绍,镇里将会以图上标明的作物为指导,通过对种植不同作物调节土地租金,结合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经营主体科学合理种植。比如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的土地租金会比种植粮食的高。
农民富了、集体强了,美丽乡村跃然纸上
土地流转后,农民靠啥收益?“咱老百姓一能拿租金,二能拿分红,还能解放出来安心打工。”耿营村党支部书记周元强笑着说。他所说的分红,是土地集中流转后,经过整理,地力等级更高,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而且集中连片,更适合规模化种植,每亩租金能够提升50-200元,这部分溢价收入,将以4:4:2的比例分给农开公司、村集体和农民。
除了每亩每年600元的租金、溢价分红,土地流转后,很多农民还多了一件事儿,到企业、种植大户打零工。“我就经常去给人家高粱地除草,活也不太重,干一天70元,直接发现金。”说到打零工挣钱,周俊建很开心,他表示自己能在家门口打工很方便,而且以往每年收麦,儿子都得从广州回来帮忙,来回花销很大,现在不用种地了,儿子在外打工省心多了。
老周算了一笔账:10亩地的年租金6000元,粮补加分红近1000元,自己打零工能挣5000多,一年下来,收入超过1.2万元。他现在不仅不用儿子、儿媳寄钱,“还能经常给孙子、孙女儿买点好吃的。”
受益的不仅有农户,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极大充实。李铭介绍,由于当年各村在土地分配时,品质不太好的土地打折分配。经过土地整理后,不存在好坏地之分,实际面积多出5900亩,多出的承包地每亩可新增800元租金。
经过对沟坎土地的填补平整,又新增可耕地1600亩,其中约有600亩可作为“占补平衡”进行耕地指标交易。总共新增的7500亩耕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算下来,平均每个村都能分到500亩左右,“每年村集体能因此收入四五十万元”。
另外,孟楼镇的耿营、刘岗、大孔三个村正在进行“空心村”整治工作,逐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腾出的建设用地也可通过指标交易,这让村里发展美丽乡村旅游,商业开发成为了可能,孟楼的老百姓也有了吃上“旅游饭”的机会。
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吴刚认为,与一些地方自发的土地流转所不同的是,邓州市通过政府搭建的流转平台,形成良性循环,整合涉农资金提升了地力,壮大了集体经济收入,使我国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落到了实处;集体经济组织有了实力,基层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才有物质支撑。
除了资金上的收益,在人居环境上,农户也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耿营村,很多村民已经在中心村住上了新家。
“以前不愿意搬,种地就是关键因素之一,现在耕地流转了,大家不用操种地的心了。”孟楼镇上港村村民周正旺说,“现在俺们不用种地了,老宅基地能置换中心村的宅基地,就和大伙一起搬过来了。这有路灯,通自来水,晚上小广场还有人跳广场舞,跟城里一样,美得很!”如今,他已住进了中心村内2层半、400多平米的“小别墅”。
村支书周元强介绍,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村民167平米的宅基地资格权永久保留(城区周围为134平米)。可以在中心村直接置换宅基地;也可到镇区置换,“但要补一些钱”;还可以放弃宅基地,领取2.4万元左右的补偿。目前,耿营村中心村规划的一期200户已完成搬迁,二期190户正在建设中。在整个搬迁过程中,村民只需出钱购买建筑材料,由专门施工队负责统一设计、建造。
“下一步,俺们还准备利用集体经济,对那些保存比较好的旧屋、老房进行改造,发展乡村旅游,把咱耿营打造成真正的美丽乡村。”周元强说。
诚然, “三权分置”改革仍在探索当中,邓州市也还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土地经营权如何抵押贷款?流转户经营不善后土地如何再回到农民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效果已开始逐渐显现,尤其是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维护粮食安全、解放农村劳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在孟楼经验的基础上,邓州市又在六个乡镇流转了50万亩耕地。下一步,邓州还将在全市全面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农民群众。
“三权分置”是新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革新。吴刚认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农业面临的诸多难题,迫切需要从改变农村生产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入手,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之路,来破解传统农业发展的困局,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