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5亿!襄阳将建设医用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基地!
3月17号《党风政风热线》“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连线了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晓华,介绍目前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复工情况,以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截止3月16日,有东津新区产城融合起步区一期、襄阳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一期)、襄阳东津新镇(一期)、郑万高铁襄阳段、南漳天池乡晏文旅康养综合体等10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复工;高新区东风德纳新能源电动车桥建设项目、高新区中克骆瑞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二期)项目、东津新区世纪城项目、东津新区内环线互联互通、老河口市华中木业产业园项目(二期)等11个市级重点项目已经复工。
从对重大项目开复工摸底情况来看,汉江雅口航运枢纽、东西轴线快速路、环线提速改造、东津新区东风电驱动系统电子工厂搬迁等18个省级重点项目,襄阳楚商装备制造产业园、襄城区耕读小镇、航宇精工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建设等10个项目正在积极准备,在做好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环境消杀、安全生产“五个到位”的前提下,在3月底前可实现开工复工。其它重点项目也将按照原预定开工时间,如期全面开工。
为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市发改委结合襄阳实际,另提出十二条措施,重点在金融支持、财政资金申请与拨付、减税降费、项目审批等方面提出来实实在在的惠企政策。
在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金融信贷支持方面。对纳入国家、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企业,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基础上,逐级申请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对未能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但在我市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突出的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医疗废弃物处置等企业2020年新增贷款,市级汇总各县(市、区)情况后向省级财政申请按照贷款合同签订日上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30%给予贴息。
在加快有关财政资金申请与拨付方面。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疫情防控政策支持投向,突出医用物资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七大类重点保障企业,加大项目储备、申请、争取工作力度。加快各级财政涉企资金的拨付进度,确保各类资金及时拨付到有关企业。
在降费方面:减免市汉江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汉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直投企业固定收益。对受疫情影响,出现临时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未及时归还市汉江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汉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直投部分按年或季度约定的固定收益,视情况予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还有免除出租车司机在疫情防控期间上缴给出租车公司的管理费和承租费。
在收储防疫物资方面。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的各类防护用品,在疫情防控结束后没有实现销售的,按国家有关政策兜底组织收储。
2月份以来,通过上下努力,共争取无偿补助资金、金融贷款共计9.7亿元。其中,新冠肺炎救治场所补助资金2300万元、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补助资金518万元、成品粮保供增储补助资金940万元;申报的4批次118家企业有98家纳入了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其中23家纳入国家重点保障,截至目前有26家企业获得了贴息专项再贷款8.47亿元,贴息后贷款利率约1.5%。同时,还争取了一批试点示范,目前我市已进入2019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公示,表彰后不仅能多获得6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额度,还能在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方面先试先行。
我市作为全省唯一推荐试点城市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目前头部笔项目资金湖北文理学院新校区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项目5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即将由省发改委转发我市。目前,正在积极争创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后国家将在物流专项中给予重点支持,这对完善我市区域物流体系,有效提高物流效能,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为抢抓国家稳增长窗口期,去年底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开发区编制的《全市2020年重大项目谋划清单》(襄政办函〔2020〕1号)。清单确定了全市2020年重点推进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前期项目544个,总投资3980亿元。近期,全市上下聚焦国家政策对标谋划,特别是针对中央为应对疫情新增加强的4个领域,新增谋划项目791个,总投资5931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共谋划项目1335个,总投资9911亿元。按照“政策对标、统筹规划、平战结合、经济适用”的原则,结合我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和产业发展实际,市发改委组织力量到部分项目现场进行了踏勘,召集相关部门对新增领域的项目进行了甄别、论证。经初步筛选,比较符合国家政策重点支持方向的项目969个,总投资5963亿元。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服务、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救灾储备、智慧城市建设、农业水利建设等十大领域。
(一)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谋划项目67个,总投资101亿元,主要集中在疾控、救治、生物检测等方面。如:总投资约3.7亿元的市疾控中心建设项目,拟选址东津,占地80亩,建筑面积5.2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与准备中心、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中心、医学隔离观察中心(公共卫生医师实践教育培训中心),目前正在编制项目方案。还有总投资3000万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P3)项目由市公共检测中心和湖北微伞医疗公司依托我市在建的国家级生物样本库和医学大数据中心,利用市检测认证产业园现有面积进行规划建设,实验室规模3000平方米,将填补我省地市级尚无一家生物安全P3实验室的空白。
(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谋划项目145个,总投资346亿元,主要集中在供排水、生活污水、供气设施等方面。如:总投资3亿元的雨污水收纳系统治理工程,为主城区300多座公厕、临街15000个餐馆和1800多个小区规范建设配套连接管和标准用户井,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由华润公司实施的总投资2616万元的气化乡镇管道项目、总投资2126万元的城区供气管道项目,已达到施工图深度。
(三)老旧小区改造领域。谋划项目67个,总投资196亿元,侧重谋划了一批小区外配套基础设施。如:闸口附巷、建锦路(凤雏大道-河心路)、庞鱼路(汉唐大道-滨江大道)等服务于老旧小区的3条城市支路,总投资约5.66亿元,已达到初步设计深度。总投资1.69亿元的老旧小区红线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包项目,为40余个老旧小区的10000多名住户解决用电、用水、用气等问题。总投资1.7亿元的2020年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整治与老旧小区相关的背街小巷64条。另外,还有总投资36.77亿元的老旧小区红线内配套基础设施打包项目,包含2300多个小区,住户25万户。
(四)应急救灾储备领域。谋划项目33个,总投资115亿元,主要集中在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和行业救灾物资储备方面。如:总投资15亿元的襄阳医用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基地项目,选址襄州,正在进行方案设计,由国控创服医疗技术襄阳公司建设,主要包括医院感染控制服务、医学工程智慧服务、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医疗护理、医院能源智慧管理、物联网智慧管理等6大中心。防疫物资战略储备量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规定的10大类医疗防护产品、600万人口7天储备量为基础,覆盖半径280公里,建成后能够协助政府发挥战略物资储备作用,并有效辐射周边城市。汉江国投公司和市应急管理局共同策划了总投资1.5亿元的市综合性应急物资智慧化储备仓库建设项目,拟建设一座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应急物资智慧化储备仓库,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另外,还谋划了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市公路应急保障中心、市水上搜救中心、市城市防汛排涝应急储备中心等一批应急保障项目。
(五)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谋划项目25个,总投资64亿元,主要集中在新型基础设施和大数据方面。如:总投资17亿元的全市5G网络部署项目,拟年底前建成5G基站2200个。总投资85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拟建设汉江流域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总投资8500万元的大数据治理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智慧政务)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
(六)农业水利建设领域。谋划项目87个,总投资603亿元,主要集中在重大水利补短板和农田建设方面。如:总投资200亿元的引江补汉工程;总投资40亿元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总投资20亿元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项目;还有总投资10.8亿元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提质改造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鄂北岗地旱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
(七)生态环保建设领域。谋划项目76个,总投资646亿元,主要集中在生态修复方面。如:汉江国投公司牵头的总投资33.6亿元的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自然资源规划局牵头的总投资35.6亿元的鄂北生态防护林(襄阳片区)工程;另外,自然资源规划局还牵头谋划了由73个项目打包的总投资275亿元的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水利湖泊局牵头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冢子湾水库备用水源治理保护工程等。
(八)交通能源建设领域。谋划项目39个,总投资1007亿元,主要集中在重大骨干交通和重大能源补短板方面。如:总投资11.5亿元的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总投资78亿元的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已列入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年内开工;总投资338亿元的城市轨道交通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可适时择机上报;总投资12.5亿元的襄阳港小河港区疏港铁路专用线正在争取纳入国家规划。总投资11.2亿元的襄阳协鑫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总投资72亿元的湖北华电襄阳三期异地扩建项目正在加紧做前期工作。
(九)文教社会服务领域。谋划项目143个,总投资994亿元,主要围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谋划项目。如:总投资7155万元的襄阳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另外,还有补短板的总投资21亿元的亚行贷款襄阳城镇居民养老示范项目。
(十)产业升级创新领域。谋划项目287个,总投资1892亿元,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方面。如:总投资5000万元的樊城区立业路片区工业旧厂房改造项目;总投资1.13亿元的际华3542公司应急生产保障基地建设项目。另外,还有总投资2.7亿元的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功能化石墨烯研究院及生产线亿元的汉江绿色建筑产业园。
除以上10个领域外,市发改委同时加强了债券项目储备力度。今年共谋划申报企业债6只,拟申请额度182亿元。其中:汉江国投拟发行3只企业债,总规模157亿元。包括27亿元的借新还旧债,目前已经确定券商中信建投;30亿元的绿色债(集中供暖),目前券商已将募集资料准备好,待要件齐备后报送;100亿元的优质企业债正在准备券商遴选方案。另外,高新区骆驼集团10亿元绿色债已报省发改委审核;老河口建投公司15亿元三期专项债、枣阳建投公司10亿元专项债,券商正在收集募集资料。我们还大力推进项目“进规划、进项目库、进试点示范、进重大生产力布局”,争取“环境容量、土地指标、审批核准备案”等准入手续批复,力争在国家综保区、一类航空口岸、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唐白河航运开发、合襄高铁等重大事项的争取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