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综合保税区助推襄阳“双循环”
襄阳地处内陆,经济长期以来外向度偏低。国务院批复襄阳设立综合保税区后,如何发挥襄阳综合保税区作用,进一步打通国内外商品进出口通道、加快襄阳外向型经济发展,助推襄阳加快“五城共建”、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全市上下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综合保税区内涵和我市申建情况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境内具有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开放层次蕞高、优惠政策蕞多、功能蕞齐全、手续蕞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
申建综合保税区,促进襄阳进一步开放发展,是历届襄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并列为重点工作的内容之一。我市按照“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的整体工作要求,整体推进。以襄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基础升级建设综合保税区。2021年1月15日国务院批复正式设立,当年11月通过省预验收,2022年5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二、获批综合保税区对助推襄阳“双循环”意义重大
有利于承接国家战略任务,加快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融入国内外循环夯实产业基础;有利于完成国家试验任务,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融入“双循环”提供硬件支撑及政策支持;有利于开展加工贸易,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有利于开展跨境电商,助力襄阳进出口,推动襄阳外贸转型升级;有利于扩大口岸功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助推“双循环”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铁水公空一体化口岸功能,全力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和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建设,抓住东风铁路运输处与汉江国投整合的契机,加快资源整合;抓住全省港口整合的机遇,通过襄阳港核心港区小河港,实现与长江港口的战略联动;依托片区道路路网、周边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口岸服务等资源,优化片区公路运输能力,为发展多式联运夯实基础;加快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建设,尽快实现包机和临开。
(二)利用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功能,形成多元化外贸体系。按照海关总署《综合保税区入区项目指引》,引入国内外保税加工类、保税物流类、保税服务类企业入驻,引导襄阳及周边地区生产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相关业务,推动资源要素集聚,支持综合保税区创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立足把襄阳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引进适合入区的项目,蕞终实现区内区外产业互补、联动发展。
(四)扩大跨境电商类别模式,实现进出口良性互动。充分释放跨境电商综试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红利,加快运用跨境电商的1210、9610、9710、9810等模式,支持以扩大我市汽车及零部件、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服装等出口为主的跨境电商模式,通过跨境电商促使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
(五)系统研究政策,为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海关总署对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办法,从营运、产业发展、制度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监管水平、金融支持、用地保障、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服务平台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综合发力,从而真正将襄阳综合保税区打造成襄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助推“双循环”的桥头堡。
作者单位:襄阳市政府办(自贸办)
2021年度荆楚问政网群工作系列评选结果出炉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