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盘活闲置资源激发乡村活力
1月14日,在保康县寺坪镇樟木沟村智能大棚里,村民正忙着种植今年的头部茬羊肚菌。
近几年,保康羊肚菌价格节节攀升,一公斤卖到1000多元。对此,樟木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决定在两个大棚里改种羊肚菌,目前5亩羊肚菌即将种植完毕。
樟木沟村中药材基地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挖药机把成熟的苍术从地里挖出来,药农紧跟其后忙着采收。在加工车间,村民把采收回来的苍术去土、剔杂后,送进烘烤房进行烘烤。
“从2020年到现在,合作社年收入从40万元增长到200万元。今年,4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劳务收入超140万元。”樟木沟村党支部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褚宗新说。
合作社发展得这么好,得益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近年来,保康探索土地出租、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委托流转、连片耕种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樟木沟村位置偏僻,70%的土地为挂坡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该村对集体山林、荒地进行清产核资、清人分类、股权配置、折股量化、赋码颁证等,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由合作社进行转包租赁。该村共流转土地527亩,种植苍术500亩、白芨100亩,发展育苗基地100亩、林下种植基地100亩。全村参与分红股东219户673人,总股数43323股,其中集体股12996股、个人股30327股。
褚宗新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帮群众减免农村合作医疗费用,人均减免100元;按照每股1.52元进行分红,全村43323股共分红6万多元,部分村民因在合作社有股份分红1万多元。
寺坪镇宦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任学平说,宦家坪、樟木沟、龙凤三个村抱团发展,共同发展苍术、白芨、黄精等中药材1100多亩,村集体增收6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截至目前,保康30多个村通过资产入股、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使村集体经济有了积累、群众有了更多收益。
保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建新表示,将激活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按照“应尽全进”原则,实现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进场交易,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按照跨区域联合、合资合作、资产运营等方式,让集体有积累、农民得实惠,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