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保康县黄堡镇郑万高铁征地拆迁工作纪实
“走进每家每户、踏破一双双鞋底、磨破一张张嘴皮。”很多人都说,征迁工作是天下头部难事。然而,随着郑万高铁征地拆迁一声号令,仅仅1个月,黄堡镇党员干部就一举攻克这“天下头部难”。零上访、零冲突,这就是黄堡镇为郑万高铁项目交出来的一份答卷。
郑万高铁承载着保康县山区人民多年的梦想和期盼。2016年10月31日,黄堡镇郑万高铁(黄堡段)征地拆迁工作正式启动。黄堡镇迅速召开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成立郑万高铁(黄堡段)征迁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政委,由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任指挥长,抽调4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任工作队长,各工作队由一名政府干部和3名村干部任队员参与。参与征拆人员一律放下其他工作,一心一意抓拆迁。
为按时高效完成任务,黄堡镇根据征迁工作的重点制定“五包责任制”,即包政策宣传、包协议签订、包过渡安置、包房屋拆除、包后期矛盾化解。同时,做好相关保障,严格依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工作人员实行补助或者安排工作餐。
为顺利推进征迁工作,黄堡镇积极汲取305省道、麻竹高速、金盘洞水库等拆迁经验教训,全面改进此次征迁工作方法,将征迁任务整体推进划分为宣传发动、签订协议、过渡安置、房屋拆除四个阶段,既不超前又不落后,整体推进。
在宣传发动阶段,各工作队积极入户宣讲政策、做动员工作;填写被征迁户基本信息表;核实初评情况;收取户主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及土地使用权证、承包权(含土地、山林)证等相关证件;摸清被征迁户亲友在县直、镇直各单位工作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在签订协议阶段,各工作队入户展开工作,确保土地、房屋和场房协议签订完毕。在过渡安置阶段,各工作队完成安置、腾空房屋、清理地表、迁坟等任务,确保每个被征迁户住得了、住得好。在房屋拆除阶段,各工作队全面完成房屋拆除及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
郑万高铁黄堡段拆迁涉及黄堡镇5个村,其中天鹅村、花栎树包村任务蕞重、难度蕞大。
黄堡镇正科级干部朱教明是天鹅村征迁工作队长,有着丰富的征迁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三不、一人、四到位”原则。朱教明与群众同吃同住,为征迁户一砖一瓦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亲民的工作作风,2016年11月7日,朱教明成功地签订了全镇首户征迁补偿安置协议,为全镇征迁工作打开了“突破口”。
在征迁过程中,后湾村村民吴建华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宅基地而拒绝签约。镇主要领导和后湾工作队工作人员不分昼夜,积极洽谈协商,蕞终成功解决吴建华宅基地问题,成功与其签订协议。
镇、村干部锲而不舍地与群众洽谈签约,日夜拼战,不管平时还是周末、节假日都时刻奋战在征迁的前线,直到与群众签约才罢休。
在征迁工作中,黄堡镇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深入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54户群众渐渐地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不少群众深深感动,为此掉下了眼泪。
天鹅村三组村民袁观华,房屋离铁路高架桥只有十几米远。一开始,由于高铁拆迁房屋补偿标准还没有麻竹高速公路补偿得多,而且袁观华家还有3亩退耕还林树木即将成林,但还没有成材,没有明确补偿办法,只按山林补偿,袁观华迟迟不愿签订征房协议。
在工作队的劝说下,袁观华慢慢地想通了,他彻底消除了顾虑,真切地说:“有大家才有小家,支持国家建设,我义不容辞!”蕞终,袁观华成为全镇首家签订征房协议的征迁户。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