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航天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9月底进行试生产调试
襄阳三沃航天薄膜有限公司是航天四十二所控股、专业从事航天化学新材料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航天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新建厂房、库房等建筑物15600余平方米,新增设备200余台套,建设并形成年产2.5万吨军用功能助剂、石墨烯海工防污防腐涂料、无卤环保阻燃剂和高性能胶粘剂生产线。
【襄阳政府网消息】6月15日,在位于襄城经济开发区的襄阳三沃航天薄膜有限公司航天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里,充满几何美感的大型管路已颇具规模。随着一阵阵规律的排气声,管路的某些节点处冒出一阵白雾。
“这是在进行管道吹扫,因为整个厂区刚建设完毕,管道也是刚接通,尘土、杂质比较多,管路里也有一些焊接的残渣等废物,需要用蒸汽进行内部吹扫清理。”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姚小龙介绍。
据悉,该产业基地的管道经过专门设计,包含四层:蕞上面一层是动力和控制电缆;第二层是从罐区过来的各类液体原料管道;第三层是循环水、冷冻水、去离子水、污水、自来水等各类水的管线;第四层是气体管线,如蒸汽、压缩空气、氮气等。
严谨的管路设计,自然是为了生产精细的化工产品。该产业基地一期建成后,具备年产25000吨精细化工产品的能力。该公司生产的阻燃剂、胶粘剂、军用功能助剂,被用于导弹、火箭、舰船、海工金属等项目(技术),用姚小龙的话来说,“个个都比黄金贵,有钱还买不到”。
该产业基地的建设秉承工艺绿色化、生产柔性化、控制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理念,运用了如3层泄爆板幕墙式施工工艺等具备防爆、抗震、防泄露、防火、防腐特性的建筑技术和材料。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盈利能力,该产业基地斥资4000余万元,从上海、广东、河北等地定制了200多台自动化设备,组建了如今这套全新的生产系统。
“原来,我们的一个厂房里要用40名工人,年产值约5000万元。而现在,整个厂区三个厂房只要40名工人,年产值达10亿元。”姚小龙说,“用工差不多减少了三分之二,但产值是原来的近7倍。”
目前,该产业基地的硬件设施已建设完成,设备、管线也已安装到位,正在进行蕞后的保温、加固、清扫工作。
“基地预计今年9月底进行试生产调试。化工工业与机械制造不同,需要一个不断调试、不断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至2年。等调试完成,基地预计年生产产品3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姚小龙说。
办公地址:襄阳高新区紫贞公园路1号(襄阳市市民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