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岗地军歌嘹亮——枣阳市七方镇退役军人王林辉创业纪实
枣阳市七方镇犇盛家庭农场场长王林辉这几天睡觉都在笑,农场的母牛又下了三头小牛,今年已繁育出18头小牛了。6月19日,望着牛棚里活蹦乱跳追着母牛吃奶的小牛,王林辉开心地说:“多年艰辛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2009年,王林辉从新疆边防某部退役返乡后,尝试了多种创业渠道,都未取得成功,也曾动过外出打工的念头。2011年,七方镇奏响了建设新农村的号角,王林辉一下子找到追逐梦想的方向。
“‘将军农民’甘祖昌不忘初心,对党忠诚,辞职回家当农民29年,带领乡亲建设家乡的事迹很让我感动。作为一名80后退役边防军人,我也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林辉立志发挥新时代退役军人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立下了创业的决心,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成为了摆在王林辉面前的一道难题。
安庄村是典型的鄂北岗坡地,干旱贫瘠,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产出有限。经过多方考察,王林辉发现,肉牛价格近几年十分稳定,七方镇30多万亩小麦、玉米秸秆又能为养殖业提供充沛的饲料来源,发展肉牛养殖前景可观。
2013年,王林辉在亲朋的资助下,投资50多万元,接手一家肉牛养殖厂,流转土地100多亩,成立了犇盛家庭农场。
万事开头难。为掌握肉牛养殖技术,王林辉跑遍周边40多个村100多位养殖大户,拜师演艺;市畜牧养殖培训班,他更是一期都没落下。逐步从一个“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家庭农场肉牛养殖规模从蕞初的20多头发展到100多头。
“本小利薄,小规模养殖一年忙到头赚不到几个钱。只有扩大养殖规模,才能节约成本,发展壮大。”2016年冬天,王林辉贷款一次性从内蒙古通辽购回体型大、生长快、转化率高的“西门塔尔 ”“夏洛莱”品种肉牛90多头。谁知,与本地肉牛混养后,30多头牛陆续出现肺炎病症。王林辉没日没夜地守在牛棚打针喂药,半个月不到损失10多万元。
事后经畜牧专家会诊,终于找到答案。原来,王林辉接手的养殖厂是南北走向,通风不畅,采光不好,加之引种前没有做好防疫,经过长途运输回来后又不采取隔离措施,混群养殖蕞终造成肉牛应激反应大,出现发烧、咳嗽、拉稀等病症。
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半年的建设,6栋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厂房建成,王林辉的事业迈向新的起点。
经过人工授精的母牛在繁殖期间习惯性流产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王林辉,王林辉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尝试,不停地向当地“土专家”请教,请畜牧专家******传授技术,蕞终掌握一整套饲料管理、病疫防治、科学繁育的养殖管理技术。
如今,犇盛家庭农场年出栏肉牛200多头,小牛实现自繁自育,饲料实现自产自给,养殖成本大大降低,养殖效益大幅提升。
农场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王林辉的日子也好起来了。但村里那些贫困户,始终是他心头的牵挂。
自2017年开始,犇盛家庭农场与9户贫困户签订肉牛寄养协议,由家庭农场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肉牛寄养******,贫困户寄养五头牛,每年每户分红7500元,家庭农场还为贫困户提供5个就业岗位。
62岁的贫困户彭延华妻子长年有病,夫妻俩5头小牛寄养在犇盛家庭农场后,又在农场打工,包吃管住,每月还有2000元工钱,夫妇俩年收入达3万余元,彭延华逢人都说王林辉的好。
为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王林辉采取“家庭农场+养殖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网络周边5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业,家庭农场提供种牛、饲料、养殖技术、回收销售等全程******,这一模式被七方镇大力推广。目前,七方镇肉牛养殖已发展到5家,年出栏肉牛8000余头。
王林辉,一个敢于追逐梦想的新时代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坚守初心,用责任和担当,用信念和执着,扎根黄土岗地建功业,让军歌更加嘹亮。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