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振兴年』·协同发展
临空港经开区立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开创拼搏赶超的“临空港现象”,以敢为人先的“临空港速度”谋求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临空港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先发展带动后发展。临空港向优先发展地区引进技术先进企业,为产业集聚“筑巢”,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区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建设对外连接交通线,连通周边区域发展线,促成相邻区域、相邻城市竞合发展、有机融合的合力。
紧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发挥区位优势,开创城市共享新模式,协同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勇于担当国家级开发区的使命与责任。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长江经济带”连接沿线个省市,借长江黄金水道功能,连贯东中西、畅通海陆空,拉动区域协调发展。借力“一带一路”,挖掘内陆开放优势,下好“一盘棋”,形成区域发展整体合力。
交通的便利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临空港打通对外连接交通线国道东西湖段贯穿全区,内与金山大道交会,外与京珠高速、沪渝高速、三环线、四环线相接,辐射荷沙线,连接孝感、汉川,在建的府河大桥,直通天河机场,为临空港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锦上添花,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城市圈辐射功能。
中欧(武汉)班列发挥全国唯一具有经三条通道常态化运行能力,尽显通道拓展、国际贸易各方面优势,开通“宜汉欧”“襄汉欧”班列,推广汉欧通道共享模式,对接武汉城市圈的各大产业集群,协同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以“临空港精神”打动城市企业投资发展,积极探索城市项目合作机制,引进创新技术优先发展企业,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集聚“筑巢引凤”,走长远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
跨越府河,连接童家湖互通立交,直通天河机场的108省道武汉段府河大桥正在紧张施工。
这条全长约7公里的桥梁,预计今年8月将有部分路段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届时,府河大桥将打通临空港连接天河机场的快速通道,加强临空港与黄陂区的联系,促进两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除了黄陂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在地理上也与孝感、汉川等市相邻。今年,连接孝感的107国道东西湖段将开展快速化改造工程,途经汉川的荷沙线部分路段将进行改扩建。临空港与相邻区域和城市竞合发展、有机融合的合力正在这里形成。
107国道东西湖段是唯一一条贯通全区的城市快速路,内与金山大道交会,外与京珠高速、沪渝高速、三环线、四环线相接,是武汉市对外、对内联系的重要客运、货运快速通道。
临空港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金山大道、硚孝高速尚未全线贯通,中心城区来往孝感方向的过境交通及区内大量物流均需通过107国道集散,导致107国道交通负荷较重,严重影响了区内道路交通服务水平。
据了解,107国道东西湖段改造思路已基本形成,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改造。其中,从武荆高速至额头湾立交路段,道路沿线两侧路网密集,周边商业、住宅用地较多,将建设近24公里的高架快速路。延伸至东柏公路段,将以双向6车道标准进行道路改造。
建成后,将呈“高架路+地面路”双层路格局,高架路设计标准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可达80km/h。
107国道东西湖段的改造将对接全市“环射成网、循环连通”的“五环十八射”快速路系统,打通拥堵节点,提升道路服务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能服务沿线产业,布局城市发展。
同样将于今年年内开工的,还有荷沙线汉丹铁路至东吴大道段改建工程。该路段西起汉丹铁路,东至东吴大道,作为荷沙线武汉段的一部分,是武汉市东西湖区较重要的出口公路之一。
荷沙线是湖北省沿汉江流域的重要经济走廊,是连接武汉市与江汉平原腹地的重要省级干线,东起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农场,与107国道相接,经汉川、仙桃、天门,西止于沙洋。
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东西湖区乃至武汉市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能够促进新沟镇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未来工程完工后,荷沙公路的交通运输功能和整体效益也将极大提升,并有效增强武汉市与江汉平原腹地的联系,促进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城市圈辐射功能。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正迎来发展新契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勇抓发展机遇,积极对接浙江、江苏、上海长江经济带企业,形成深入合作。
在与江苏企业——无锡视美乐科技有限公司确立总投资71亿元的投资意向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加紧建设“激光显示产业集群项目”。
为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加速项目落地投产,武汉临空港经开区金银湖街与金银湖科技产业园签订1.2万平方米厂房三年租赁协议,免租给视美乐相关公司进行生产经营工作。同时,在辖区范围内,为其预留200亩工业用地,用于后期规划建设,预留出激光显示产业集群发展空间。
由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是区域重工业发展的“短板”,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主动出击,与葛洲坝集团深入对接,蕞终确立了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签约意向。
为争取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组织专班与葛洲坝方对接,为企业送去推进计划表,时间节点精确到每一天;并在企业项目推进办公室旁设立一间专门的办公室,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只需探出门外,就能随时请街道工作人员协助处理事宜。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策略,先后组织招商小分队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先进发达地区开展“定向招商”,考察了重庆国立聚能新能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等20余家企业,把大企业、大项目作为招商主攻点。
目前,已引进江苏氢阳公司常温常压液态储氢项目、重庆国能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及上海先惠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
从传统食品、机电、物流这“老三样”产业中蜕变,临空港致力科技创新发展,以“芯屏智网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率先引进科技创新发展企业,围绕核心产业和龙头企业,开展链式招商,吸引产业集聚。
通过积极探索沿线城市项目合作机制,引进创新技术优先发展企业,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年3月28日,满载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集装箱从襄阳北站发往武汉临空港中铁联集铁路中心站,搭乘“襄阳—武汉—汉堡”国际货运班列,驶向德国汉堡。
这是襄阳货物首次批量搭乘中欧(武汉)班列走向世界,也是继“宜汉欧”班列发运以来,汉欧共享模式的又一次践行。
历时14天,首趟“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到达距离12000公里的德国汉堡。相比水运,“襄汉欧”班列缩短30多天的运输时间,相比空运,节约了近三分之一的运费。
借力“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襄阳更深层次融入国际社会,带领当地优势企业走出去,聚集更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带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使襄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中欧(武汉)班列主动对接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宜昌和襄阳三大片区,成为湖北各主要城市的外贸企业“走出去”的主通道之一,拉动宜昌、襄阳、十堰、荆州等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串连武汉、襄阳两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中国中部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集聚,不断加快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进程。
上月14日,我省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武汉铁路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验收。这个位于东西湖吴家山的整车进口口岸,给湖北进口汽车必须从外地口岸通关的历史画上句点,国外整车将搭乘中欧(武汉)班列直抵武汉。
中欧(武汉)班列自2012年开通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班列运营实现量与质的高速发展。作为全国唯一具有经三条通道常态化运行能力的中欧班列,2017年的货运标箱数量比上年增长58%,重箱率位居全国首位,更是全国唯一回程货量高于去程货量的班列。
目前,中欧(武汉)班列在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走廊上已打通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四线并行”的交通通道,搭建起了“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国际物流跨境班列网络,辐射欧洲、中亚西亚等2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
依托“中欧(武汉)班列始发地”的区位优势,临空港积极打造综合保税、物流、商贸等产业。不断完善的枢纽大通道,积极推进的物流园区、口岸建设,为国际贸易提供便利,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协同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开创汉欧共享新模式。
据统计,2016年中欧(武汉)班列全年进出口贸易货值达58.4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7%。2017年全年达96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武汉对外贸易结构更趋多元化,进出口企业数量规模扩大,外贸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中欧(武汉)班列对武汉市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汉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汉欧将发挥好班列的服务功能,推广汉欧通道共享模式。在前期“宜汉欧”“襄汉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接武汉城市圈的各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对接中部城市群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节点城市。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