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枣阳鹿头镇: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蓄能”
为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干部发掘难、选拔难、培养难、保障难等问题,襄阳市枣阳市鹿头镇党委积极探索、主动破题,打破村域限制,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做法,采取“笔试+面试”方式,在全镇范围内公开选拔了一批高学历农村优秀青年人才,由镇级统筹培养、管理、使用、保障,有效破解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全面摸底筛选,做到心中有数。结合2021年下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鹿头镇全面摸排了解辖区内31个村(社区)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信息,重点将处于待业期、在外创业就业有返乡意愿的大学生筛选出来、登记在册,建立鹿头镇大学生人才库,共储备240余名潜在培养对象,并常态化跟踪人员动态,定期更新信息,为挖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提供参考。
大力宣传动员,做到应知尽知。制定《2022年鹿头镇村级后备干部比选方案》,明确公开选拔的资格条件、程序步骤、待遇保障等内容。通过召开会议、公示公告、村村响广播、短信推送等方式,全方位、全覆盖宣传动员,将公开选拔信息投送到每一名符合条件毕业生,打破传统靠村干部发掘推荐后备干部的单一模式,有效避免村干部任人唯亲、只搞小范围宣传的问题。
严格程序步骤,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选拔程序分为报名、资格初审、笔试、面试、考察、公示等环节。在报名环节,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共60名返乡大学生提交报名表。在资格初审环节,从年龄、学历、违纪违法等方面进行资格初审,共36人通过资格初审,进入笔试环节。在笔试环节,为确保考试权威性、专业性、针对性,专门邀请枣阳市人事考试中心设计笔试考题、阅卷,16人从笔试中脱颖而出进入面试。在面试环节,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从言谈举止、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中识别人选的可塑性、可靠性。蕞后,综合笔试和面试成绩,经过考察了解、资格联审、公示等环节,择优聘用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平均年龄30岁。
加强培养历练,做到备用结合。村后备干部聘用后,头部年集中安排在镇政府党政办、党建办、信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等内设职能机构跟班学习,帮助尽快熟悉业务、开阔眼界、增长本领;第二年统一下派到重点村(社区)担任书记或主任助理,在环境整治、信访维稳、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发展一线接受锻炼,并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直接负责传帮带,帮助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将后备干部纳入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范围,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健全配套机制,做到保障有力。参照公益性岗位做法,与后备干部签订聘用合同,工资待遇由镇财政统筹,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保障培养经费,解决后顾之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出现空缺后,优先从统一聘用的后备干部中通过组织程序或法定程序选拔优秀人员担任,符合条件的,将来优先推荐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畅通后备干部成长渠道。每年底对村级后备干部年度表现情况进行履职尽责考核,考核不胜任、不尽职的,解除聘用合同,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绩效奖励。(通讯员 黄鑫 何猛)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