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襄阳市工业经济实现“全年红”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倩 通讯员肖府)1月17日,记者从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获悉,2022年面对多重压力,全市工业战线顶压奋进、攻坚克难,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统筹发展和安全,连续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紧盯问题抓调度、千方百计解难题、多措并举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运行稳健、转型加快、质效双升、总量跨越”的良好态势,实现“全年红”。
强化三张清单抓调度,工业生产稳中有进。2022年,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挑战,全市工业经济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好于全省5.1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高点站位谋产业,集群发展提质竞进。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等6大优势产业,推动“144”产业集群壮大成势。2022年,全市“144”产业集群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同比增长22%、18.8%、18.8%、17.5%、14.5%和13%。
强化梯次培育添活力,市场主体突飞猛进。2022年,我市企业培育工作明显加快,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总数达到191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0家,新增数超过去3年总和,总数达到46家。新增3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1家。
强化项目建设增后劲,产业链条高端迈进。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5%,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1%。全市共新开工工业项目783个,总投资1495亿元,竣工项目714个,总投资1368亿元,比亚迪动力电池产业园、东风新能源乘用车等4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现了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引进和建设亿元以上强链补链延链项目196个,实施49个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攻关项目,产业链韧性显著提升。
强化技改引领快转型,动能转换提速快进。2022年,全市新建并开通5G基站2206个,总数达到7105个,实现5G信号乡村以上全覆盖、发达农村热点区域重点覆盖。成功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个。
强化平台打造强支撑,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同时,各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深入推进,承载能力加快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完善,20个工业园区实现产值56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其中产值过千亿园区达到2个、过百亿园区达到13个,园区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土耳其强震第7天 一女子被困153小时奇迹获救
12个故事里的2022荆楚问政年度实事
阳逻佳阳大都府翠湖雅苑拟6月30日交房
青山区钢城十三中预计2024年秋季投用
东西湖区新桥五路 已列入政府投资计划
找群众商量 胡家营镇让小蚕桑织出大产业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