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底绘就和美杨垱新画卷
杨垱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建设美丽杨垱、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总目标按照“一路、二镇、三园、多带、多点”的生态建设格局,践行“五共”路径,大力实施“绿满杨垱”再提升行动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杨垱”。截至目前,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森林城镇”“省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三个坚持”,高位打造“绿色格局”
一是坚持全域布局。2023年,杨垱镇设定的目标为争创襄阳市级森林乡村1个,完成造林任务167亩;争创枣阳市级森林乡村9个,完成造林任务720亩;引导全镇42个村(社区)开辟乡情林,全域统筹谋划植树造林工作,总计完成绿满枣阳再提升行动乡村绿化工程造林任务1000亩。截至目前,各村(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按照“村种万棵树”要求,立足自身区位、经济特点,以多种形式栽植桂花、白腊、国槐等各类树木7.5万余株,共建乡情林270亩,实现“一村一片林”目标。
二是坚持全员发力。制定《杨垱镇绿满枣阳再提升行动2023年度实施方案》,抢抓冬春有利时机,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成立以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杨垱镇绿满枣阳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召开“绿满杨垱”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会议7次、镇级现场观摩拉练会2次,对重点工作现场跟踪部署,限期完善落实,着力提升绿化成效。
三是坚持全力督导。镇党委明确将植树造林工作纳入村级综合考核范畴,成立镇级种养管护督导专班,全面压实植树造林工作责任。在具体实施中,坚持“异龄、复层、混交、全冠、多彩”十字方针,合理配置树种,丰富种植种类。坚持行政推动、市场机制、社会力量三管齐下,推进工程化、项目化、标准化造林,着力解决重建设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景观轻生态等突出问题。
二、实施“三绿行动”,加快推进“绿色生态”
一是厚植基础,持之以恒“增绿”。2022年,全镇累计组织本土专业绿化队栽植各类树木5万余株,建成护林网90公里,新栽植护路草皮9000多平方,新建花池3000多平方、景观苗木30多万株。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一方面优先就近选用乡土树种和林木良种,推行以乔木为主、低养护成本的节约型绿化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土地、水库、河道、堰塘管理,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绿色产业就布局到哪里,因地制宜围绕村庄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截至目前,已在新修建的全长2.4公里的杨龙路沿线种植高规格国槐3750棵、冬青1430棵、黄杨球1120棵、红叶石楠球1300棵。
二是拓展载体,坚定不移“护绿”。围绕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全镇村庄绿化坚持整体协调和统筹发展观念,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载体,在乡村道路、垃圾和污水治理、“小三园”、墙体立面改造上下功夫,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循环示范,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村民自觉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村(社区)的特色资源,做到“千村不同面、万景各自芳”。
三是资金支持,积极有效“促绿”。每年镇级安排260万元用于村级人居环境、公共道路、绿化苗木等管护考核,全面提高造林质量和效果。创建的枣阳市森林乡村纳入市政府以奖代补范畴,验收合格后,按9万元/村标准,由市财政局一次性拨付奖励资金。在枣阳市年终考核中排名前十的村(社区),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额外奖励10万元。筹建乡情林树木价值在2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年终验收达标后,由镇委、镇政府一次性奖励2万元。
三、写好“三篇文章”,大幅提升“绿色福祉”
一是推进环境共治,写好林水相依文章。依托乡情林渠道水源地势,打造贯通西接司庄村、东达小河湾村的“黄河大道”南线环库交通小循环。核心区内3座连接小黄河水库大坝和循环线的廊桥古朴别致,描绘出绿色长廊与库区风景相得益彰的优美画卷。同时,薛场、桃园、赵堂等示范村着力打造水系绿化工程,依水建设乡情林、经济带,在重点部位补植补栽苗木,推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打造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绿化水系景观。
二是践行五共理念,写好人境和谐文章。探索“政府主导、乡情捐树、社会造林”新路径,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2022年,向全国各地杨垱籍老乡发出“我为家乡捐棵树,同心共建乡情林”的号召,杨垱籍老乡自发捐赠种植红枫、三角枫、银杏、垂柳等乡土树种1000多棵,打造了东西全长1500余米,总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集循环车道、骑行绿道、停车场、廊桥、滚水坝、观赏绿地等多功能、多节点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成为杨垱镇对外招商引资的绿色新名片,为居民休闲娱乐增添了好去处。
三是发展生态经济,写好富民增收文章。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文旅产业,围绕“青贮作物种植—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稻渔藕渔共作—航天农旅观光”生态农业主线,进一步巩固万亩薄荷种植、万头肉牛养殖、航天农旅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推动绿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让大地增绿、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效。
下一步,杨垱镇将持续植树造林热潮,进一步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建设绿色美丽新枣阳,为加快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东翼支撑积极做出杨垱贡献!(杨垱镇杨崇洁田辰)
******襄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总编辑:周祚宽 责任编辑:刘沫池
地址: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0号电话: Email:/p>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6000007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