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为襄阳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资智汇襄共创辉煌”活动嘉宾走进各县(市、区)、开发区

admin7个月前 (09-29)襄阳产业信息30

  吸纳好思路好建议 合力讲好枣阳故事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毕学谦 通讯员刘霞)再甜不过甘泉水,再亲莫如家乡人。3月21日,30余名枣阳籍优秀专家学者、企业家回到家乡,走访重点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看城市发展面貌,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出声声赞叹。

  全国百强县枣阳人才辈出,在短暂的回乡行程中,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熊有伦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对推动枣阳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从枣阳市米朗科技有限公司传感器生产,到“枣阳黄牛”品牌打造,再到枣阳桃产业发展,熊有伦院士对枣阳市工业技术、特色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枣阳市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熊有伦说,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均衡发展,大家要群策群力,把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销售链结合起来,加大产学研力度,努力把枣阳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在主题为“资智汇‘枣’、‘阳’帆逐梦”2023枣阳引资聚才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上,枣阳市有关领导作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推介说明。

  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是家乡蕞亮丽的名片,也是枣阳发展蕞强有力的外援,家乡人民既为他们感到自豪,也热情期盼他们多回家看看,多关注家乡发展、宣传家乡,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枣阳市表示,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提出的好思路、好建议,深入研究、狠抓落实,合力讲好家乡故事,努力把枣阳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热土”、成就梦想的“乐土”。

  7家单位与南漳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朱贤 通讯员张大宏 王钊 方洪凌 韩紫奇)3月21日,百余位原籍南漳或曾经在南漳工作生活过的在外人才代表、在外地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及各界人士齐聚南漳,共叙乡情,共商合作。

  活动现场共签约6个项目,总金额19.6亿元,涵盖新材料、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南漳县人民政府及本地企业还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6家单位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在襄阳主会场,龙佰襄阳钛业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计划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近年来,南漳县紧紧围绕“冲刺百强储备、打造强县工程标杆县”的发展目标,凝心聚力谋振兴,一批拥有资金、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反哺家乡,报效桑梓;一批有胆识、有远见的企业家审时度势,落户南漳;一批产业前景好、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建成投产。南漳已成为优秀人才和企业家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员刘豪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漳人,南漳美丽的山水养育了我,南漳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人才引进政策有吸引力,政府服务意识强,营商环境非常好。”他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将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微薄之力。

  苏州市湖北商会会长、江苏文鼎企业服务集团董事长王华伟深有感触地说:“1994年,我离开家乡南漳,至今已有29年。一直以来,我身在苏州,心系南漳。我经常与苏州的企业家们分享南漳故事,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南漳。”作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使,他表示,将把苏州资源带回家乡,让更多的企业来南漳投资兴业。

  谷城邀请专家人才进企业“把脉开方”

  本报讯(通讯员刘华安 高俊威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3月21日下午,谷城县邀请部分专家人才实地考察,洽谈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谷城打造千亿级工业强县、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谷城县领导的陪同下,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旭深入湖北新金洋资源股份公司、东风威立雅环境服务(襄阳)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环保生产情况,实地参观骆驼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吉利硅谷二期等重点工业项目,与企业负责人探讨相关技术问题。

  湖北安耐捷炉衬材料有限公司、襄阳市立强机械有限公司等谷城本地企业纷纷抢抓机遇,把专家人才请进车间,为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改造“把脉开方”。

  “听说员文杰教授来了,我们非常高兴,赶紧联系,请他来公司指导。”湖北安耐捷炉衬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兵说,员文杰是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也是设在该校的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权威专家,“我们已经聘任他为企业‘科技副总’,并成立了产学研基地,研发新型耐火材料。”

  近年来,谷城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政策引才、事业育才、平台用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蕞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在“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建设中的创新创造活力。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5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帮助企业引进“科技副总”10名,成功创建头部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

  受邀的专家人才对谷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深入开展项目合作,助推谷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柴化锐 沈甲立)3月21日下午,“田园诗乡,才聚襄州”襄州恳谈会举行,5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同叙乡情,共谋发展。

  襄州区委、区政府介绍了襄州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分享了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并表达了襄州区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广聚天下英才的宽广胸襟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郑刚强对襄州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赞不绝口。他建议襄州以大健康为核心,在生态农业、健康服务、新能源车、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资智汇襄 共创辉煌”2023襄阳引资聚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蓝谷大容量复合材料氢瓶项目和华储、吉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建设集成产研基地项目签约落户襄州,将对襄州区科技研发、产业转型升级等起到重要作用。襄州区还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刚奇说:“希望今后通过深入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各项科研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到大地上,并转化为生产力。”

  月星集团副总裁、环球港商业集团执行总裁、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专家委员贾耀勇对襄州的发展充满信心,并表达了与襄州合作的强烈意愿。

  襄州区表示,将秉承“自己人,自己事”的理念,全力落实惠企和人才政策,以投资顺心、服务贴心、创业安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五心”标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政策高地、人才洼地、投资福地、发展宝地,加快推进现代化“一心四区”建设。

  樊城签约7个项目 总投资80.057亿元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丁涛 王晶晶 通讯员徐琦 宋溢涵)3月21日下午,受邀到樊城考察洽谈的专家人才和企业家,先后来到关圣古镇、好邻居生鲜配送中心和米公祠景区,实地感受樊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关圣古镇打造水市、客栈、餐饮美食、非遗等商业空间与特色主题景观。专家人才和企业家徜徉在古镇内,仿佛置身于一幅历史画卷中。好邻居生鲜配送中心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在分拣区有序作业,载着一箱箱货品到指定地点后,又自动归库“回家”。看着智能化物流中心整体高效运转,考察团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走进米公祠景区,专家人才和企业家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一边欣赏米公祠内的书法、碑刻、诗词、国画等作品,对米芾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进行深入交流。大家看生产现状,听企业发展,议未来前景,感受樊城强劲的发展动能。

  活动中,热烈的氛围不仅打动着为家乡城市建设集智聚力的“游子”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樊城发展的“友人”,也鼓舞着来樊考察投资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在一流营商环境的吸引下,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以商招商,进一步融入樊城,为樊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德海心桥文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郭凯燕与樊城区政府签约了投资30亿元的襄阳直播电商产业园项目;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汪传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研究所签约了绝热材料自动化生产线下辅机系统研制项目。

  两天的时间里,知名企业家、高层次人才与樊城区在科技创新、产业研发、商业综合体应用等方面共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达80.057亿元。

  本报讯(通讯员李艳莉 徐云霄 全媒体记者黎贵波)3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和李椿萱来到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考察研究院建设、产品研发、技术转化、企业孵化和航空航天科普等情况,表示将借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才和项目资源优势,推动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汇聚襄阳。

  2020年8月,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在高新区落成。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团队带来的高端装备隐身、大型工业无人直升机、机柜及数据中心高效冷却、超高温轻质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环境控制及装备产业化五个项目,孵化了瑞宇空天、星航航空、宽谱科技、光热环保、博瑞盛航五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实现产值4500万元。

  刘大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领域专家。刘大响说,襄阳发展得非常好,他将推荐飞艇、直升机等好项目落户襄阳,壮大襄阳航空航天产业。

  李椿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设计专家,也是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产业委员会主要成员。在瑞宇空天展台前,李椿萱拿起一块航空发动机叶片,对研发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重量轻多了,再往更高温领域进军,不久可实现应用。”

  李椿萱还了解到,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成立以来得到襄阳市委市政府、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去年底获批备案的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已正式启动建设。

  “科研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李椿萱院士建议省、市、区级政府出台鼓励平台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支持平台探索特色鲜明、运营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模式,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建链成群、做大做强。

  投入运营后年产值可达70亿元,带动1300多人就业

  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朱科 见习记者毛陈宇 通讯员黄克宇 陈宇航)3月21日下午,部分企业家走进东津新区,实地参观襄阳市规划展览馆、东津云谷孵化中心,谋发展、谈合作、促共赢。

  当天,金划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完成入驻东津云谷孵化中心选址,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年产值可达到70亿元,带动1300多人就业。

  “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在这里交会,高速公路出入口近在眼前……”参观中,湖北加减乘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加海梁对东津新区便利的交通赞不绝口。

  两年前,加海梁就曾到东津新区参观,这次故地重游,发现新区的发展环境有了新的飞跃,更加坚定了投资东津、落户东津的信心。

  “企业和项目选址,要看区位、看交通,更要看营商环境。东津新区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佼佼者。”在前往东津云谷孵化中心途中,湖北水滴科技有限公司东津新区项目团队带头人汪海波说,东津新区的招商团队主动对接,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有力促进了项目落地。

  汪海波表示,东津云谷孵化中心的建筑风格非常现代,蓝白领公寓可拎包入住,配套服务好,对企业和员工很有吸引力。

  下一步,东津新区招商团队将进一步聚焦大数据、文化旅游、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精准发力、主动出击,形成各产业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新中心、襄阳都市圈核心区建设贡献力量。

  专家人才、企业家点赞宜城投资环境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宋敏 见习记者沈丽晴 通讯员刘毅 邬玲玲)3月21日下午,宜城市邀请数十名专家人才、企业家对宜城市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行考察。

  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宜城市小河港、宜城市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宜城市天舒纺织公司和湖北飘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我看到了宜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次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宜城市非常重视企业服务工作,对科技创新给予资金补助等大力支持,让企业更有动力进行科技创新。”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淑静说。

  四川润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郭龙表示,感受到了宜城经济的活力,非常重人才、重企业,“宜城拥有肥沃‘土壤’,能够让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

  “刚刚参观了汽车紧固件生产车间、纺织车间和食品深加工车间,这些贴近生产生活的企业采用高科技生产加工方式,完全能够满足高端品牌需求。这次来,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宜城、朝气蓬勃的宜城人民,以及有魄力、有远见、有担当的宜城市委市政府。宜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我对宜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少峰说。

  当天,14名从全国各地赶回来参加襄阳市“资智汇襄”系列活动的宜城一中校友回到母校,与宜城市领导、宜城一中领导和老教师们欢聚一堂,共忆过去,见证当下,畅想未来。“只要家乡和母校一声召唤,我们义无反顾!”在召开的座谈会上,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李伟南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结合我的科研工作,我愿意为母校学生作学术报告,培养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为母校培养人才尽一份力量。”取得多项科研成就、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望贤成说。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陈泉霖 通讯员江彦佐 周君帆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3月21日下午,部分专家、企业家前往保康参观考察。

  听解说、看展品、闻花香……在蜡梅谷,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山清水秀的环境让嘉宾们流连忘返。多次来到保康的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志飞说:“保康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契合当下和顺应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文化旅游产品。”他表示,随着保康区位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保康的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大发展。

  湖北尧治河楚翁泉酒业有限公司拥有浓香、酱香、兼香三大香型白酒生产线,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襄阳市纳税百强企业、保康县税收贡献大户。嘉宾们了解酿酒工艺和生产流程,品尝浓郁的尧治河酒,赞不绝口。

  在保茶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团观看了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加工茶叶的全过程,对保康绿茶有了全新认识。

  “保康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这里充满感恩之情。”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学奎说,保康聘请华中农业大学二级教授梅之南等7人为中药材产业链专家组成员,加强道地品种纯度保护,开展野生种质采集,对优质品种开展组培、扩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保康实际,他们有针对性地引进中药材新品种,加强全县中药材品种轮换储备,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名符其实的富民产业。”

  保康交通便捷、商机无限,谷竹、麻竹、保宜、保神四条高速公路纵贯全境,郑渝高铁开通运营,保康一跃进入高铁时代,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一路走、一路看,考察团对保康县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叹不已,对保康县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姜雁冰 通讯员闫丽 李雯艳)3月21日下午,曾在老河口学习、工作、投资和与老河口有过合作关系的在外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以及老河口籍知名人士30余人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专家学者、教授和企业家有的籍贯在老河口,有的学成于老河口,有的创富在老河口,与老河口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是老河口优秀人才的代表,是老河口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会上,老河口市有关人员作了人才政策和营商环境推介,并热忱邀请大家回乡发展、返乡创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分享了乡情故事和在外打拼的创业感悟,表达了对家乡故地的眷恋和回报家乡的愿望。

  老河口市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联系渠道广、人脉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成为加快老河口发展的主力军、积极建言献策的参与者、宣传推介老河口的代言人,在项目引荐、合作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献计献策,助力老河口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老河口市坚持“制造业头部、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去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新增市场主体等三项指标位居襄阳市头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老河口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针对新开办企业,实现了市场主体“拿证即开业”,先后将72个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无申请兑现”事项达到40项,资金拨付流程由之前的7个环节缩减为2个环节,拨付时间由过去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大激发了市内外资本在老河口投资的热情。今年,该市新引进项目43个,投资规模达136.3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

  在这次“资智汇襄”东风吹拂下,老河口市招商引资、引贤聚才将开创新局面,为该市高质量发展积聚磅礴力量。

  50亿元投资为襄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霜 通讯员付艺玮 向晨琛)3月21日,在“资智汇襄 共创辉煌”2023襄阳引资聚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襄城区人民政府与武汉工程大学签订政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襄城区首个绿色化工产业研究院;与广东北部湾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农产品综合流通示范园投资协议书,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

  在此次活动中,襄城区还成功对接了多个协议签订意向,包括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达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协议签订意向;湖北巴黎香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酿造工艺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米香型茶曲系列黄酒技术协议签订意向;襄阳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邓亦攀教授达成电动空压机技术研究开发(合作)合同签订意向;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章嵩教授达成SIC材料制备及半导体器件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签订意向;襄城区人民政府与湖北省兴鸿翔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达成襄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协议签订意向。

  当天下午,近30位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还受邀走进襄城,实地考察唐城影视基地、航鹏化动、龙蟠湖北产业园项目,感受襄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

  襄城区表示,真诚期盼各位专家人才和企业家朋友“资智汇襄城,共创新未来”,襄城将更加用心用情、精细精准服务好专家人才,进一步加快各项人才政策落实落地,竭尽全力为专家人才干事创业做好服务保障。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老家在襄城余家湖。他表示将利用自己长期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积累的优势和工作经验,和家乡建立合作,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来源:《襄阳日报》2023年3月22日04版)

  版权所有:******襄阳市委组织部2015—2021

  地址:襄阳市荆州街73号 邮编:441021 电线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三大项目集中签约!花落这里

三大项目集中签约!花落这里

  9月2日,谷城县“双百”活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开发区举行。副县长陈光明参加活动。   优莱泰科技再生资源介质粉加工、襄阳美锌公司有色金属新材料再利用、宇洲公司有色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三大项目正式落户开发区,为谷城县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今年以来,谷城经济开发区按照“高铁新区、现代工业集聚区”的科学定位,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紧盯世界50...

十堰襄阳长沙三地开发区年底前39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

十堰襄阳长沙三地开发区年底前39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

  湖北日报讯 (记者余宽宏、通讯员刘爱理)5月9日,湖北十堰、襄阳和湖南长沙三地国家级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年底前,企业异地注册、变更、注销和公积金贷款等39项政务服务将实现“跨域通办”。   当天上午,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局、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长沙自贸临空区制度创新局三方举行线上签约活动,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建立跨城联动、...

又一新能源汽车项目相继落户十堰、襄阳预计五年内贡献产值合计超700亿

又一新能源汽车项目相继落户十堰、襄阳预计五年内贡献产值合计超700亿

  :继2月2日和襄阳签约落户协议后,2月13日,东创紫联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十堰经开区。   据了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十堰经开区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将投放全新的、经济型的纯电动车平台——S4平台,落户于十堰。该平台计划在5年内达到产销(新能源汽车)规模40万台。   根据协议,东创紫联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全部在十堰经开区生产,将实施零部件本地...

国家级襄阳高新区15个重大项目开工投产签约总投资86亿元

国家级襄阳高新区15个重大项目开工投产签约总投资86亿元

  国家级襄阳高新区15个重大项目开工投产签约,总投资86亿元   6月28日上午,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月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在博亚产业园举行,共有15个项目集中开工、投产、签约,总投资86亿元。其中,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33.7亿元,分别是博亚产业园项目、深圳市飞瑞科技有限公司触控显示模组及模组产业链项目、骆驼新能源轻混锂电池项目、东风德纳新能源电驱动车...

央企“云签约”:3200多亿元大单“砸”向湖北!逾480亿元投资襄阳!

央企“云签约”:3200多亿元大单“砸”向湖北!逾480亿元投资襄阳!

  3200多亿元大单“砸”向湖北!   襄阳世博城项目将在东津新区建设集展览、会议、电竞、商业、高端居住等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   ◆余家湖工业园绿色发展转型升级项目◆   襄阳市政府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余家湖工业园绿色发展转型升级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重点实施襄城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

央媒看襄|《人民日报海外版》聚焦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央媒看襄|《人民日报海外版》聚焦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刊发了人民日报湖北分社社长贺广华、记者范昊天署名主稿《湖北襄阳市:高质量发展  提速都市圈建设》,配发“记者手记”《坚定信心稳增长》,配图展示了襄阳北编组站繁忙处理货物的场景。   同时,同一版面还刊发《为人民服务无处不在》,加配我市27路公交司机熊会萍人物手绘头像,讲述了在襄二十大党代表熊会萍在基层的故事。   襄阳北编组站繁忙地处理...

定了!央企逾480亿元投资襄阳!

定了!央企逾480亿元投资襄阳!

  3200多亿元大单“砸”向湖北!   襄阳世博城项目将在东津新区建设集展览、会议、电竞、商业、高端居住等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   ◆余家湖工业园绿色发展转型升级项目◆   襄阳市政府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余家湖工业园绿色发展转型升级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山东东营开发区:“链式招商”加速产业集聚

山东东营开发区:“链式招商”加速产业集聚

  3月20日,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上海举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共签约总投资43亿元的6个项目,涉及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据了解,本次签约项目大部分是开发区主导产业链的延链、补链项目,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产业带动强,将对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市场规模较大,产业链完善,未来前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