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在汉共话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甘甜)8月7日,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武昌)高峰论坛在武汉举办。
论坛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园区与产业遗产活化利用”“文化产业园区规范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效应”“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等话题,从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园区规范发展、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园区示范性建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武昌经验示范等方面,就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展开交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湖北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舒伯阳指出,近年来,武昌区经历了从文化产业“园”向文化产业“城”的升级迭代:文化空间从产业园区向全域扩散,文化认同从生产过程转向生活方式、从百年传承向千禧渗透,文化价值从地域符号向全价值链延伸。武昌通过推行“长江+武昌”“文脉+水脉”“文创+设计”“政企+平台”“功能+要素”的“5+”战略,推进文化、旅游、商业、创意、科技融合发展。他建议,下一步要以文化IP将武昌城打造成为“主客共享、有情有义,有趣之城”,借助具体项目促进长江文明资源的符号化、数字化、产业化。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湖北省文化产业学会秘书长钟晟详细介绍了文化产业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的武昌实践。他说,武昌通过文化产业园区与中心城区功能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人文武昌”“科创武昌”“设计武昌”“消费武昌”“市井武昌”,规划形成“一城三带一谷”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格局以及一级园区、二级园区和文化企业协同发展的“雁阵模式”,为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示范。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聚焦新时代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武昌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对长江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以武昌“金融之城”“设计之都”“文旅胜地”“商贸中心”“科创强区”为依托,推进文化产业园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形成了“武昌模式”的示范效应。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将为推进武昌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贡献学术力量,为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指引。
武汉东站开通首日送客约2000人
七站布局新落一子 武汉铁路枢纽将有更大“肚量”
松滋各部门加紧办理 千余户契税退税已拨付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襄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